高血压遇上血透:透析中血压骤降怎么办?

高血压遇上血透:透析中血压骤降怎么办?
作者:​刘枫钰   单位:潮州市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112

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进程中,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手段。然而,不少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接受血透时,却会遭遇透析中血压骤降的棘手状况,这无疑给治疗增添了风险与挑战。了解其成因并掌握应对之策,对患者和家属而言至关重要。

一、透析中血压骤降的原因

血液透析的核心目的之一是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在透析过程中,若脱水量过多、速度过快,超出了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就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尤其是那些干体重评估不准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透析使用的透析膜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并非完全理想的材料,它与血液接触后,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反应,激活补体系统,释放出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会使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就像给血管“松了绑”,血液无法有效地被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血压下降。此外,部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失衡,也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一步加重血压的波动。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合并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在透析过程中,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这对于本身就有心脏问题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心脏功能无法适应透析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时,心输出量减少,血压就会随之下降。许多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如果在透析前没有根据血压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在透析过程中使用了某些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就可能导致血压在透析中急剧下降。

二、透析中血压骤降的表现

透析中血压骤降的表现多种多样,轻度下降时,患者可能仅感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就像长时间蹲下后突然站起时的那种眩晕感。随着血压进一步下降,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身体在发出警报,提示血压已经严重不足。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三、应对透析中血压骤降的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在透析中出现血压骤降,医护人员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首先,迅速停止超滤,减少水分的进一步脱出,以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然后,将患者的头低脚高位摆放,这种体位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血液更多地回流到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改善脑部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同时,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溶液,通过增加血容量来提升血压。如果血压仍然无法回升,可能需要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等,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从而升高血压。预防透析中血压骤降的关键在于个体化的透析方案制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干体重、血压水平、心脏功能等,精确计算脱水量和脱水速度,避免过度脱水。在透析前,患者应准确测量体重,尽量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一般不超过干体重的 3% - 5%。对于血管收缩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选择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透析膜,减少生物反应对血管的影响。此外,患者在透析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避免药物对血压的不利影响。患者自身也要做好长期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改善身体状况。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要积极治疗合并的心脏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提高身体的耐受性。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帮助患者记录透析前后的体重、血压等信息,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面临着透析中血压骤降的风险。但通过了解其原因、表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预防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这种风险,保障透析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进行,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维持生命质量,延续生活的希望。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