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来袭,这些知识要掌握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这些知识要掌握
作者:​郭新泉   单位:武宣县人民医院
1786

夏天一到,孩子们欢快玩耍的同时,一种令人头疼的疾病也悄悄盯上了他们 —— 疱疹性咽峡炎。每到这个季节,儿科门诊就常常被因疱疹性咽峡炎前来就诊的孩子和家长们挤满。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认识一下疱疹性咽峡炎,看看在这个高发期,我们到底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它。

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从名字就能看出,这病和口腔、咽喉脱不了干系。它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像一个狡猾的小坏蛋,专门挑 6 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下手,而且传染性还挺强。

一旦被它缠上,孩子往往会突然发起高烧,体温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有的甚至能烧到 40℃以上,热得小脸通红,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与此同时,孩子还会嚷嚷着嗓子疼、嘴巴疼,小一点的宝宝则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进食,口水也止不住地流。仔细瞧瞧孩子的口腔,你会发现咽峡部,也就是嗓子眼儿那一片,冒出了一些灰白色的疱疹,周围还红红的,就像一个个小火山。过不了多久,这些疱疹就会破溃,变成小溃疡,那滋味,想想都难受,更别提孩子了。

传播途径大揭秘

了解了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家长们肯定特别想知道,这讨厌的病毒是怎么找上门来的呢?它的传播途径可不少。

首先,粪-口途径传播是它的一大“拿手好戏”。小朋友们玩耍的时候,小手到处摸,要是不小心摸到被病毒污染的东西,再往嘴里一放,病毒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入身体了。还有,肠道病毒在患者的粪便里能存活好长一段时间,要是卫生没做好,病毒就有机会传染给其他人。

呼吸道飞沫传播也不容小觑。患病的孩子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会把带有病毒的飞沫喷到空气中,周围的孩子吸入这些飞沫,就容易被感染。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起来那叫一个快。

另外,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比如,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其中一个孩子手上有病毒,摸了玩具后,其他孩子再玩这个玩具,就可能被传染。所以,玩具的清洁消毒可不能马虎。

预防措施全攻略

知道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厉害,咱们就得赶紧行动起来,把预防工作做到位。

1.勤洗手,细菌跑光光。洗手看似是件小事,却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一步。家长们要教会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用流动的水,打上肥皂或者洗手液,搓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每个地方都不能放过,至少搓洗20秒,然后彻底冲洗干净。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马上洗手。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2.饮食卫生要抓好。病从口入,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格外注意。给孩子吃的食物要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干净,最好削皮后再吃。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像凉拌菜、未煮熟的海鲜之类的,都要避免。饮用水也要保证卫生,烧开后再喝,千万不能让孩子喝生水。

3.环境卫生常维护。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在屋子里自由穿梭,把病毒都赶出去。孩子的玩具、餐具、桌椅等常用物品,要定期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者擦拭玩具、桌椅,餐具则可以煮沸消毒。另外,孩子的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换洗、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给它们来个 “杀毒”。

4.人群密集少前往。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尽量别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像商场、室内游乐场、电影院这些地方。如果实在要去,一定要给孩子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在外面不要随便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

5.疫苗接种有必要。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疫苗,但6月龄至5岁的孩子可以接种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这种疫苗能预防因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等,大大降低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风险。所以,符合接种条件的孩子,家长们可别错过这个保护孩子的好机会。

6.及时就医。若孩子出现反复高烧,体温持续高于38.5℃,且通过物理降温(如多喝温开水、温水擦拭颈侧、腋窝等大血管通过部位、使用退热贴)及口服退烧药(在医生指导下)仍无法有效降温时,必须提高警惕。同时,若孩子精神状态不好,表现出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眼神呆滞、惊跳增多、肢体抖动甚至抽搐等异常,或者出现吃不下东西的情况,如频繁拒绝进食、饮水,因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甚至出现脱水征象(口唇干燥、无泪、尿少等),这都意味着孩子的病情较为严重。此时,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必要时住院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孩子们很快就能战胜它。在这个夏季高发期,家长们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时刻守护孩子的健康。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远离疾病,快乐度过每一天。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