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最近换季,医院呼吸科门诊挤满了咳嗽、发热的患者。不少人忧心忡忡地问:“普通肺炎吃点药就能好,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发展成重症?”其实,身体在肺炎加重前会发出“求救信号”,读懂这些暗号,就能及时抓住治疗黄金期。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肺炎重症来临前,身体会给出哪些提示。
一、什么是肺炎重症?
肺炎重症听起来吓人,简单来说,就是肺部炎症严重到影响了呼吸、循环等身体重要功能。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肺就像一台高效的“气体交换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当肺炎发展到重症阶段,这台“机器”运转失灵,不仅氧气供应不足,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二、重症肺炎有那些常见“暗号”?
(一)呼吸异常:最先拉响的警报
呼吸是判断肺炎是否加重的关键指标。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1.呼吸急促: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2-20次。如果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就像刚跑完800米一样气喘吁吁,说明肺部可能已不堪重负。可以掐表计时,观察1分钟呼吸次数,尤其要留意老人和儿童,他们的呼吸频率比成人更快,更容易被忽视。
2.呼吸困难:感觉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喘气费劲,需要用力呼吸才能吸到一点空气;嘴唇、指甲发紫,这是身体缺氧的明显表现。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刻就医。
(二)全身症状: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
除了呼吸异常,全身症状也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1.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以上,吃退烧药后体温短暂下降,很快又烧起来,反复超过3天。
2.精神萎靡:成人感觉极度乏力,连说话、起身都费劲,整天昏昏欲睡;儿童则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或者精神差、不爱玩耍、拒绝进食。
3.脱水表现:频繁发热、出汗,却喝不进多少水,导致口干舌燥、尿量明显减少,一天都没怎么上厕所,皮肤捏起来松松垮垮、弹性变差。
(三)其他信号:细微之处见端倪
1.持续剧烈咳嗽:咳嗽频率越来越高,从偶尔咳几声变成不停地咳,还伴有大量黄脓痰,甚至痰中带血丝。
2.胸痛加剧:咳嗽、深呼吸时,胸部一侧或双侧出现明显疼痛,像有人在胸口扎针,甚至疼得不敢大口喘气,严重影响正常活动。
3.意识改变:突然变得烦躁不安,情绪失控;或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叫不醒、唤不应。
三、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肺炎重症?
不是所有肺炎都会发展成重症,但以下人群需要格外小心:
1.年龄因素:65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5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都是肺炎重症的高危人群。
2.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本身身体抵抗力差,一旦感染肺炎,病情更容易恶化。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的人,酗酒、熬夜、过度劳累,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增加肺炎重症的风险。
四、出现“暗号”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上述重症“暗号”,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1. 及时就医:就近前往医院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如实告知医生症状、发病时间、是否接触过类似患者等信息。
2. 配合检查:听从医生安排,完成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CT等检查项目。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类型、肺部病变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3. 居家观察要点: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病情较轻,无需住院,在家观察期间要严格遵医嘱服药,每天定时测量体温、呼吸频率,记录咳嗽、咳痰情况
五、如何预防肺炎发展为重症?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做好以下几点,能大大降低肺炎重症的发生风险:
1. 疫苗接种:推荐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2. 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保证每天7 8小时的充足睡眠。
3. 日常防护: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搓洗20秒以上;在人员密集场所、医院等地方,规范佩戴口罩;家里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肺炎重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读懂身体发出的“暗号”,及时发现、科学应对,就能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身健康,遇到异常症状别犹豫,第一时间就医,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