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明明接种了带状疱疹疫苗,怎么还是发病了?”在医院的皮肤科诊室里,65岁的李伯伯满脸疑惑地问到。李伯伯去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带状疱疹疫苗,可最近还是被这个“缠腰龙”找上了门,腰部那一片红肿的水疱和钻心的疼痛让他苦不堪言。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带状疱疹疫苗到底能保护我们多久呢?一、带状疱疹: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蛇缠腰”,是一种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这个病毒十分“狡猾”,初次感染时,它通常会引发水痘,尤其是儿童时期更为常见。当水痘症状痊愈后,病毒并不会彻底离开我们的身体,而是悄悄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与人体免疫系统达成一种暂时的平衡。
然而,当我们的身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二、带状疱疹的危害:不仅仅是皮肤上的“小麻烦”带状疱疹带来的痛苦远不止皮肤上的水疱和皮疹。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发热、乏力、全身不适及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患处皮肤也会有轻微灼热感或感觉过敏。随着病情发展,红斑、丘疹、水疱会相继出现。
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这种疼痛程度各异,有的患者感觉像被小刀不停地割,有的觉得像触电一样。而且,神经痛可能在发疹前、发疹时或者皮损痊愈后出现,老年患者中的神经痛尤为明显。
除了神经痛,带状疱疹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三、疫苗保护:并非一劳永逸的“护身符”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分别是带状疱疹活疫苗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活疫苗是一种较早期的疫苗,它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保护期通常在4至5年左右。
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则是相对较新的疫苗,它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以进口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如Shingrix)为例,它采用病毒表面糖蛋白作为抗原,配合佐剂增强免疫反应。临床数据显示,接种后4年保护效力仍达90%以上,对50岁以上人群的总体疫苗效力为97.2%,≥70岁的受试者效力为91.3%,且保护效力至少能维持10年以上。不过,即使是这种效果较好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可以提供终身免疫。
疫苗的保护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免疫系统反应不同,对疫苗的应答也有所区别。年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60岁以下接种者抗体维持时间相对更长,可达10年;而70岁以上群体平均保护期约7年。此外,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的抗体衰减速度更快,可能需要提前补种。
四、科学接种:让疫苗发挥最大作用为了更好地预防带状疱疹,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接种疫苗。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疫苗适合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当然,40岁及以上人群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接种国产的减毒活带状疱疹病毒疫苗。
在接种程序上,进口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需要接种两剂次,两剂间隔2 - 6个月。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首针及全程接种,有些地区还会有优惠政策,比如第二剂次疫苗免费,仅需支付少量接种服务费。
接种后,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大部分人只会有轻微的局部反应,如疼痛、红肿等,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同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期间,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影响免疫反应的食物。另外,接种其他疫苗时,要与带状疱疹疫苗间隔14天以上。
五、综合预防:多管齐下守护健康除了接种疫苗,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预防带状疱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早睡早起,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膳食也很重要,多吃高蛋白食物、水果蔬菜,提高身体抵抗力。
带状疱疹疫苗虽然不能提供终身免疫,但它在预防带状疱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因为疫苗保护期的限制而忽视它,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疫苗上。通过科学接种疫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做好日常防护,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带状疱疹的侵袭,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让带状疱疹这个“隐形刺客”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