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复位守护童趣“臂”垒

轻柔复位守护童趣“臂”垒
作者:王玉荣   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 急诊科
404

我们身体的手臂就像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由骨头、关节、肌肉等众多部件共同协作,才能灵活地完成各种动作。桡骨小头脱位就是其中一个小部件“出了问题”。桡骨是前臂的两根骨头之一,桡骨小头位于桡骨的上端,它与肱骨小头和关节囊一起构成了肘关节的一部分。当桡骨小头从正常的解剖位置脱离出来,就发生了桡骨小头脱位,这在医学上也被称为“牵拉肘”。

一、急救第一步:准确判断脱位

(一)观察孩子的反应

当孩子受伤后,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突然大哭,并且哭闹不止,同时用手捂着受伤的手臂,不愿意让别人触碰,这很可能是手臂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桡骨小头脱位。这时候家长不要惊慌失措,以免让孩子更加害怕。

(二)询问受伤经过

耐心地询问孩子受伤时的具体情况,比如是怎么摔倒的,有没有人拉过他的手臂等。了解受伤经过有助于判断是否可能是桡骨小头脱位。如果孩子是在被大人牵拉手臂后出现的疼痛和活动受限,那么桡骨小头脱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三)检查手臂活动

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伸直手臂、旋转前臂等。如果孩子拒绝做这些动作,或者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同时手臂不能正常活动,那就要高度怀疑是桡骨小头脱位了。不过,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孩子的疼痛。

二、急救关键:轻柔复位操作

(一)复位前的准备

在准备进行复位操作之前,家长要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尽量放松。可以抱着孩子,轻声安慰他,告诉他不要害怕,很快就会好起来。同时,准备好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势。家长要洗净双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在复位过程中引起感染。

(二)具体的复位方法

1. 家长姿势:家长坐在椅子上,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或者让孩子侧躺在自己的身旁,方便操作。

2. 握住孩子手臂:用一只手握住孩子受伤手臂的肘关节上方,也就是靠近肩膀的位置,固定住上臂,防止在复位过程中手臂移动。另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

3. 旋转前臂:轻轻地将孩子的前臂缓慢地向外旋转,也就是让手掌朝上。在旋转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感到疼痛加剧,要立即停止旋转,稍作休息后再继续。

4. 屈曲肘关节:当孩子的前臂旋转到一定程度后,再慢慢地将孩子的肘关节屈曲,也就是让手臂向身体一侧弯曲。在屈曲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

5. 感受复位:如果在复位过程中听到“咔嗒”一声,或者感觉到孩子的肘关节处有一个轻微的跳动,同时孩子的疼痛明显减轻,能够稍微活动手臂了,这通常说明桡骨小头已经复位成功了。

(三)复位后的检查

复位成功后,家长要再次检查孩子的手臂活动情况。让孩子试着伸直手臂、旋转前臂、拿一些轻的物品等,看看孩子是否能够正常完成这些动作,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如果孩子能够自如地活动手臂,也没有疼痛感,那就说明复位效果良好。

三、复位之后:护理与预防不能少

(一)复位后的护理

1. 休息:复位后,要让孩子受伤的手臂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让孩子使用受伤的手臂提重物、做剧烈的运动。

2. 冷敷:在复位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用冰袋或者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不过,要注意避免冻伤孩子的皮肤,可以在冰袋外面裹上一层毛巾。

3. 观察:密切观察孩子受伤手臂的情况,看看是否有肿胀加重、疼痛加剧、皮肤发红发热等异常现象。如果发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二)预防再次脱位

1. 避免牵拉手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力牵拉孩子的手臂。

2. 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告诉孩子在玩耍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进行危险的动作。

3. 增强孩子体质:平时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结语

桡骨小头脱位虽然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疼痛和不便,但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在孩子受伤后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复位,并做好复位后的护理和预防工作,就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重新无忧无虑地玩耍。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了解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守护好孩子的童趣“臂”垒,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