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小知识,你都了解吗?

手术室护理小知识,你都了解吗?
作者:李凌云   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548

手术室对于常人而言,是一个严肃、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部分人群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入,对于未知的领域,人总是会感到敬畏与恐惧,本文就由笔者为大家进行介绍,让大家了解手术室护理小知识,缓解患者与家属的焦虑情绪。

手术室基本介绍

手术间内包括手术床、麻醉机、无影灯,这些都是手术间内的硬件设施,主要为治疗患者提供承载、麻醉作用,无影灯则为手术过程提供照明的作用。手术间根据不同的类型又分为洁净手术间、普通手术间、隔离手术间,不同的手术类型在不同的手术间内进行,洁净手术间需要保持在相对的无菌状态,恒温21℃-25℃,恒定湿度40%~60%,并保持无尘状态。普通手术间进行一般手术。隔离手术间一般进行感染性手术,这里的空气都会经过特殊处理后进入,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手术室护士会调控好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为了缓解局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还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手术间内有层流净化系统,可对空气进行净化、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管理,以确保空气质量达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前准备

患者在准备手术期间,医护会陆续找到患者进行嘱咐,首先是医生,与患者商议手术时间,并嘱咐患者禁食禁水,一般禁食时间8小时,禁水时间4小时,根据患者类型不同,医嘱也会有所差异,患者需严格遵从。随后护士会来与患者进行信息确认,信息无误后,护士会为患者备皮(清理手术部位毛发),并做好手术标识,确保手术正常进行。

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会检查手术室内的器械,确保器械齐全,进行彻底的消毒。根据不同手术的需求,护士应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要的器械,比如止血纱布、手术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镊子、止血钳等,并对所有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手术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药品也需要准备齐全,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数量、质量、有效期等,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会与患者再次确认关键信息,如患者姓名、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并核实其基础疾病与过敏史,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中的护理

患者在进入手术间,完成麻醉后,医护会根据手术方式安置合理的手术体位,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同时,尽量保证患者舒适。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血管与关节,对于容易受压的部位,会给予软枕或凝胶垫保护,合理的体位也更方便医生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执行消毒与隔离制度,减少手术中感染的概率。手术开始后,为患者铺设无菌单、穿无菌衣、确保手术区干净、无菌。

部分处于局部麻醉状态的患者,可以及时向医生表达自身的不适,如姿势不舒服、感觉温度过低或过高、疼痛突然加剧等,以便医生进行调整或及时增加麻醉药。在手术中,患者需要尽量配合医生,避免挣扎,挣扎可能会导致自身被误伤,并污染手术区域,有造成感染的风险。

手术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医护人员与麻醉师在手术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手术后护理

术后为患者清理手术部位,保持无菌、干燥,降低感染的风险。如伤口有渗出液,需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手术后及时地将使用后的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以便下一次使用。全麻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部分患者术后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需要及时地与医生沟通,使用止痛类药物。手术后,需要预防并发症,伤口处出现明显的出血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患者在恢复期间,应根据医嘱用药,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食用一段时间的流食,家属需要遵照医嘱为患者准备适宜的食物。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活动和功能锻炼,助力身体恢复健康。

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护人员也会进行回访,以跟进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慢性病、基础病的患者需要将病情如实上报;如有定期检查的报告或记录,也需一并提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