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冠心病常被认为是“老年病”,而最近的资料表明,它的发病年龄有明显的提前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指出,我国45岁以下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较20年前增长了37%,25-40岁的年轻患者占比已达12%。临床上,30岁左右发生急性心梗的病例也不再罕见,甚至有20多岁的年轻人因突发心肌梗死猝死。这种年轻化趋势打破了人们对冠心病的传统认知,逐渐成为威胁青壮年健康的“隐形杀手”。
年轻化的原因
1.饮食失控
高油、高盐、高糖的“重口味”饮食已成常态。部分年轻人偏爱油炸食品、火锅、烧烤等,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从而加快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外卖的普及让盐的摄入量超标,钠元素过多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
2.运动匮乏
久坐成为现代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标配。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沉迷于电子产品,导致每日运动量严重不足。由于缺少锻炼,血流速度变慢,血液黏度升高,容易导致动脉壁上的脂肪沉积,进而引发冠心病。
3.烟酒依赖
抽烟和酗酒会严重损害心血管系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酒精则会升高血压、破坏血脂代谢,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4.作息紊乱
熬夜、昼夜颠倒的作息方式打乱了身体的生物钟。如果缺乏足够的睡眠,就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引起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同时也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诱发肥胖、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5.精神高压
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工作、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如此会损伤心血管系统。
对抗冠心病,迈向长寿的核心策略
1.合理饮食
多食用全谷类及杂豆,如燕麦、糙米、玉米、红豆等,推荐每日50-150g。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每日500克以上,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类、瘦肉、豆类,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少油少盐少糖,每日摄入油25-30克、盐少于5克、糖不超过25克,远离高糖饮料和油炸食品。
2.坚持科学运动
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肺能力,促进血液流通。还可以配合举哑铃、俯卧撑等抗阻力锻炼,以提高肌肉强度。一周最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每次30分钟以上;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需要注意的是,锻炼之前要做好热身准备,不要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锻炼结束后要做一些整理活动。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3.彻底远离烟酒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如果停止吸烟,健康状况就会慢慢好转,在停止吸烟一年之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就会降低50%;戒烟15年后,其风险可接近不吸烟者的水平。最好不要喝酒,若必须饮酒,要严格控制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酒。
4.有效管理压力
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放松训练。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画画、旅游等,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获得情感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5.保证充足睡眠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青少年需要8-10小时,儿童则更多。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结语
冠心病年轻化的趋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需提高警惕。而长寿并非遥不可及,它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而且可以为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期坚持,从现在开始行动,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心脏,迈向健康长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