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脑梗塞患者,这些方面不能忽略

护理脑梗塞患者,这些方面不能忽略
作者:​江雪宁   单位:平度市人民医院
150

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不少家属聚焦“喂饭、翻身”等基础操作,却忽略了影响康复效果甚至生命安全的关键问题。今天从医学角度梳理5个易踩坑环节,帮你避开误区。

饮食护理:别只盯“清淡”,避开3个营养误区

1.蛋白质够量且选对种类

脑梗塞患者需优质蛋白修复神经,如每天1个鸡蛋(蛋黄可适量吃)、低脂牛奶/无糖酸奶、每周2-3次清蒸鱼(鲈鱼、鳕鱼等刺少款)、豆腐。避免油炸肉、肥肉,但不可“戒肉”,否则会致肌肉流失,影响行走恢复。

2.控盐但不“无盐”

过量盐升高血压,增加二次脑梗风险;完全无盐易致老年人电解质紊乱。建议每日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约1啤酒瓶盖),用葱、姜、蒜、柠檬汁提味,替代酱油、咸菜等隐形高盐食物。

3.警惕呛咳,姿势比食物重要

约30%患者有吞咽障碍,稀粥也可能呛入气管引发肺炎。喂饭时需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坐位(床头抬高45°以上),小口喂食,喂完后坐15分钟再躺下。若频繁呛咳,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鼻饲管喂食。

康复训练:非“多走路就好”,错误训练伤关节

1.早期卧床期:先练翻身、坐起

发病1-2周卧床时,重点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可帮患者做被动训练:每天轻柔活动胳膊、腿(每个关节10-15次);教患者主动翻身(用健康手抓床边侧身)、坐起(先靠床头坐5分钟,逐渐加时),为站立打基础。

2.站立行走期:先练平衡再走路

患者坐稳后开始练站立:扶床边站,每次5-10分钟,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家属可扶腋下帮其平衡。能站稳30分钟后,用四脚助行器练走路,步伐慢、脚完全落地,避免踮脚、划圈走,走廊可贴防滑条方便扶墙行走。

3.训练别过量,累了就停

过度训练易致肌肉疲劳、血压升高。建议每天分2-3次训练,每次20-30分钟,以患者不累、不心慌气短为宜。若出现头晕、胸痛、血压超160/100mmHg,立即停止并就医。

病情监测:别只测血压,警惕2个危险信号

1.固定时间测血压,避免忽高忽低

血压过高易复发脑梗,过低致脑部供血不足。建议每天晨起30分钟(未进食服药前)、睡前各测1次,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130/80mmHg以下)。血压突升或伴头晕、头痛,及时联系医生调药,勿自行增减。

2.牢记FAST原则,警惕二次脑梗

脑梗复发率高,家属需用FAST原则识别信号:F(面部):一侧嘴角歪斜、流口水;A(手臂):一侧胳膊抬不起或抬起后下垂;S(语言):说话含糊或听不懂他人话;T(时间):出现任一信号立即打120,记住发病时间。此外,患者嗜睡、喷射状呕吐可能是颅内压升高,需立即就医。

心理关怀:别忽略情绪康复

约50%患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表现为不愿说话、拒食、不配合训练,抑郁会延长康复时间30%以上。护理需多关注情绪:①不说“加油”“别人恢复快”,改说“今天能坐5分钟,进步大”“我陪你练,累了就歇”;②患者不愿说话时,陪其看电视、听音乐或翻旧照;

若连续2周情绪低落、拒食,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心理疏导或抗抑郁药。

用药安全:别漏吃、乱吃药

患者需长期吃预防复发药物,家属易有“漏吃没关系”“血压正常就停药”等错误认知,易致病情反复。用药需遵3原则:

1.按时按量,不擅自改剂量

用分药盒按早中晚分药,定闹钟提醒。若漏服阿司匹林等药,距下次服药不到6小时则跳过,勿一次吃两顿,避免出血。

2.不擅自加保健品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部分还会与阿司匹林冲突增出血风险。想给患者吃保健品,需先咨询医生。

3.定期复查调药

出院后按医嘱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头颅CT等,让医生据恢复情况调药,勿因“无不适”不复查。

护理脑梗患者需耐心、细心且科学。做好以上5个细节,才能让患者不仅“活下去”,更“有质量地活下去”。护理中遇问题,多与医生、康复师沟通,获取专业指导。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