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医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癫痫一直是被误解最深的疾病之一。从古代认为患者是“被恶魔附身”“中邪遭天谴”,到现代社会仍有人将抽搐症状视为“不祥之兆”,这些偏见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更阻碍了科学治疗的推进。事实上,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认识癫痫,是给予患者科学帮助与人文关怀的重要前提。
重新认识癫痫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综合征,其核心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的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当大脑内的神经元网络出现异常,例如某些神经元过度兴奋、神经递质失衡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时,就会像电路短路一样,引发异常放电。这种异常放电可能仅限于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也可能扩散至整个大脑,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
根据其病因,癫痫可以分为三大类:症状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和隐源性癫痫。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癫痫,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常见症状大揭秘
提到癫痫,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患者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的画面,这种强直-阵挛发作(俗称“大发作”)确实是最广为人知的类型,但癫痫的临床表现远比想象中复杂多样。
1.全面性发作:除强直-阵挛发作外,还包括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呼之不应,持续数秒后自行恢复,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容易被误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肌阵挛发作则表现为身体某部位突然快速、短暂的肌肉收缩,可局限于手部、面部,也可累及全身。
2.局灶性发作:发作时意识通常保留,症状根据异常放电的脑区不同而各异。如果发生在负责运动的脑区,可能出现单侧肢体的抽搐或麻木;发生在语言中枢,则会出现言语障碍,如突然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3.癫痫持续状态:这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指癫痫连续发作、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或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可导致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医抢救。
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癫痫患者,发作特点也有所不同。儿童癫痫常常伴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问题;老年癫痫多由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引起,且容易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治疗难度更大。
常见认知误区解析
1.“癫痫是传染病”
这是最普遍的误解之一。癫痫不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存在病原体,因此不具有传染性。无论是与患者共同生活、学习,还是日常接触,都不会被传染。
2.“癫痫患者不能正常生活”
在规范治疗下,约 70% 的癫痫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发作,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结婚生子。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还可通过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等方法改善病情。
3.“抽搐就是癫痫”
并非所有抽搐都是癫痫,低钙血症、高热惊厥、癔症发作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抽搐症状。此外,一些癫痫患者发作时并不表现为抽搐,而是以意识障碍、感觉异常等为主。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4.“发作时强行按压、撬牙能救命”
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采取错误的急救措施,如强行按压患者肢体、往嘴里塞东西撬开牙关、掐人中穴等。这些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患者骨折、脱臼、牙齿损伤,甚至因误吸导致窒息。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将患者侧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移开周围危险物品,防止患者受伤;记录发作时间和症状,待发作结束后及时送医。
5.“症状消失就能停药”
癫痫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随意停药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原因。即使患者在规律服药后症状完全控制,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整个减药过程可能持续1-2年甚至更久。突然停药可能引发癫痫持续状态,危及生命。
总结
癫痫不是“中邪”,而是需要科学对待的常见疾病;癫痫患者不是“异类”,而是渴望被理解、被接纳的普通人。当我们用科学驱散认知的迷雾,用包容取代无端的偏见,每一位癫痫患者都能在阳光下平等生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