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常常能看到各种复杂的仪器围绕着患者,其中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尤为重要。它就像医生的“透视眼”,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血液流动的状态,从而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制定治疗方案。那么,这个神秘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到底查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血流动力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包括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等要素 。而ICU血流动力学监测,就是运用各种技术和设备,对重症患者的这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
先来说说最基础的指标——血压和心率。血压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收缩压在90 - 140mmHg,舒张压在60 - 90mmHg。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预示着问题,比如血压骤降可能是休克的表现。心率则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在60 - 100次/分钟。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代偿能力,比如在身体应激或心功能受损时,心率可能会加快。但如果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钟 ),反而会使心输出量下降,加重心脏负担。
再深入一些,中心静脉压(CVP)也是重要监测指标,正常是5 - 12cmH₂O 。它反映的是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能体现体循环血容量、右心室射血功能以及静脉回流的情况。当患者血容量不足时,CVP会降低;而右心衰竭或输液过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时,CVP会升高。不过要注意,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也会影响CVP测定结果。
肺动脉压(PAP)同样关键,收缩压正常为15 - 25mmHg ,舒张压8 - 14mmHg,平均压10 - 20mmHg。PAP可以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大小。当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5mmHg时,就属于肺动脉高压症了。在肺实质和肺血管无病变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还有一个指标叫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 ,正常范围是6 - 12mmHg。PCWP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也就是左心室前负荷。不过,在二尖瓣狭窄、肺静脉阻塞等情况下,PCWP可能高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而左心室壁病变僵硬时,PCWP可能低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心输出量(CO)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指标之一,正常为4 - 6L/min 。它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这四个因素影响。心脏排血指数(CI)则是经体表面积化后的CO,排除了体重差异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能更准确反映心脏泵血功能,正常范围是2.6 - 4.0L·min⁻¹·m⁻² 。
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反映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循环状态。医生会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比如,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中心静脉压降低等表现;心源性休克患者往往心输出量显著减少,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升高。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有创监测中,漂浮导管法较为常用。通过将漂浮导管插入血管,能直接测量心腔和血管内的压力,还能计算心输出量等参数。虽然它提供的数据准确,但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等。无创监测技术则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法、体表置电极心电阻抗血流图和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方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但测量的绝对值误差相对较大,不过用于动态监测还是很有意义的。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ICU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异常,在病情恶化前采取措施。比如,通过监测指标,医生可以精准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合理补充液体或血液制品,避免液体过多或过少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还能实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指标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从长远来看,监测结果还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重症患者生命的“守护者”,通过对血液流动相关指标的细致监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在与死神的较量中,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是重症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