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管理与科学指导原则

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管理与科学指导原则
作者:刘庆华   单位:克什克腾旗中医蒙医医院 西药库
265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用药种类和频率增加。但因记忆力减退、认知不足等问题,用药依从性不佳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依从性概念、管理方法及指导原则三方面,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指引。

什么是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指患者按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的程度,包括遵守时间、剂量、频率、方法及饮食禁忌等。对老年人而言,这是控制慢性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老年人用药不依从的表现多样:有的漏服、误服,如错把降压药当降糖药;有的因担心副作用擅自减药停药,像高血压患者症状缓解就停服;还有的自行加量,认为“多吃好得快”,结果导致中毒。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足 50%,这是疾病难控的重要原因。

依从性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用药方案简化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病,需服多种药物,复杂方案易降低依从性。医生应简化方案,如将每日多次服药调为1-2次,选长效制剂减少次数。比如高血压患者用长效降压药,每天一次,方便且血药浓度稳定。

(二)用药提醒与记录

用工具辅助按时服药很有效。可使用带日期和时段标记的药盒,提前分装药物;设置手机或电子药盒提醒。同时,建议老年人或照护者做好记录,包括服药时间、剂量、名称及身体反应,避免漏服、重复服,也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参考。

(三)加强健康宣教

许多老年人对药物认知不足,产生顾虑。医护人员要用通俗语言讲解药物知识,包括作用、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如向糖尿病患者解释降糖药机制,告知低血糖症状(头晕、心慌、出汗等)及应急措施(服糖水等),减少因担心副作用而擅自停药的情况。

(四)家庭与社会支持

家属的支持影响大,应主动了解老人用药情况,协助按时服药,定期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变质,多沟通倾听,及时解决问题。社区可开展用药讲座、免费体检,提供咨询服务,营造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的氛围。

(五)定期随访与评估

医生和药师要定期随访,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等评估依从性,了解老人是否按时服药、有无不适,调整用药方案。对依从性差的,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进一步简化方案、加强提醒。

指导用药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这是首要原则。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排泄能力下降,易蓄积引发不良反应。用药应选安全、副作用小的,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至合适剂量。如用抗生素避免庆大霉素等肾毒性大的;用降糖药密切监测血糖防低血糖,且定期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二)有效性原则

用药目的是治病,需保证有效性。医生要根据老人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敏感性选药和剂量,密切观察疗效,及时调整方案。比如冠心病患者服抗血小板、他汀类药,医生依血脂、血管狭窄程度调量,若疗效不佳及时换药,避免延误治疗。

(三)个体化原则

每个老人身体、疾病情况及对药物反应不同,需个体化用药。医生综合考虑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合并疾病等制定方案。肝肾功能不全者,减少经肝肾代谢药物剂量;体质弱者,避免用作用强烈的药。如高血压患者,年轻人用常规剂量,老年且合并肾衰者可能需减量。

(四)少而精原则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多种药物同用可能增加相互作用风险。治疗多种疾病时,优先治严重的,避免用不必要的药。必须用多种药时,医生要了解老人所用全部药(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评估相互作用风险,必要时调整。如老人同时服抗凝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医生会调整。

(五)循序渐进原则

用药要循序渐进,用新药或加量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有效剂量,减少不良反应,让身体适应。如用降压药,初始剂量小,再依血压变化加量至理想水平;停药也应渐减,避免病情反弹。

(六)优先选择口服给药原则

口服给药安全、方便、经济,适合老年人,比注射减少感染风险,更易被接受。条件允许时优先选口服,仅在口服困难、病情危急等情况,如严重呕吐时,才考虑注射。

总之,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管理和科学指导需多方努力。了解其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遵循科学原则,才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