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高温热浪席卷而来,中暑成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但很多人对中暑的认识存在误区,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脱水,殊不知中暑中的“隐形杀手”——热射病,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给生命带来巨大威胁。了解热射病前兆并掌握紧急降温方法,在夏季尤为重要。
中暑与热射病:并非简单脱水那么简单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一组急性病症。而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它不是单纯的脱水,而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产热与散热严重失衡,核心体温迅速上升超过40℃,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脱水只是中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表现。当人体大量出汗,而水分补充不足时,会出现脱水症状,但这只是中暑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一部分。热射病除了水分丢失,更重要的是高温引发身体内环境紊乱,体内蛋白质变性、细胞功能受损,多个重要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等都可能出现衰竭。
精准识别热射病前兆
热射病发病急、进展快,早期识别其前兆症状,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一)体温异常
在高温环境下,若发现自己或他人体温迅速升高,甚至超过38℃,就要警惕。随着病情发展,体温会进一步攀升,严重时可达42℃以上。
(二)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早期可能只是感觉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疲劳,此时需格外留意。
(三)皮肤表现
热射病患者的皮肤往往灼热、干燥、无汗。因为高温导致身体汗腺功能衰竭,无法通过出汗散热,这与普通中暑出汗较多的情况明显不同。此外,皮肤还可能出现潮红或发绀等异常颜色改变。
(四)其他症状
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肌肉痉挛、尿液减少、颜色加深等肾脏功能受损表现。
紧急降温:分秒必争的生命救援
一旦怀疑发生热射病,必须立即采取紧急降温措施,这是抢救生命的关键。
(一)脱离高温环境
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如树荫下、空调房等。解开患者领口、袖口、腰带等束缚衣物,利于散热。
(二)快速物理降温
1. 湿毛巾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通过传导散热。每15~20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或冰袋。
2. 冷水擦拭:用冷水擦拭患者全身皮肤,边擦拭边按摩四肢及躯干,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散热。
3. 冷水浸泡:条件允许时,将患者浸入20~25℃的冷水浴缸或水桶中,使身体大部分浸泡在水中,快速降低体温。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不要强迫患者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
(四)及时送医
在进行紧急降温处理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运过程中,持续为患者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预防热射病:未雨绸缪是关键
预防热射病,比发病后救治更为重要。夏季出行应尽量避开11点至15点高温时段;在户外工作或运动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使用防晒霜、穿透气、浅色衣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年老体弱、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中。
热射病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学会识别前兆症状,并掌握紧急降温等急救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炎炎夏日有效抵御热射病的威胁,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让我们以科学的知识和行动,度过一个安全、凉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