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遇蛇咬?这份急救与预防指南请收好

夏日遇蛇咬?这份急救与预防指南请收好
作者:刘文君   单位:西部战区总医院 急诊医学科
315

夏日来临,气温攀升,蛇类也进入了活跃期。无论是在郊外露营、田间劳作,还是在公园散步,都有可能与蛇不期而遇。蛇咬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和预防技巧,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安全筑起防线。

蛇咬瞬间:先辨毒蛇与无毒蛇

遭遇蛇咬后,首要任务是快速判断蛇的种类,这直接关系到后续处理方式。毒蛇与无毒蛇的外形和咬伤痕迹有明显区别:毒蛇头部多呈三角形,身体较粗短,尾部突然变细,如眼镜蛇、蝮蛇等;无毒蛇头部多为椭圆形,身体细长,尾部逐渐变细,如乌梢蛇、锦蛇等。

从咬伤痕迹来看,无毒蛇的牙印呈两排细小的点状,排列整齐,伤口较浅,出血少,疼痛轻微,通常不会出现全身症状;毒蛇的牙印则是一对较粗的毒牙印,周围可能有细小的牙齿痕迹,伤口较深,出血较多,疼痛剧烈,且很快会出现肿胀、麻木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毒蛇如银环蛇,咬伤后疼痛感可能不明显,但毒性极强,切勿因疼痛轻微而掉以轻心。

黄金急救期:正确处理伤口是关键

被蛇咬伤后,30分钟至2小时是急救的黄金时间,此时正确处理伤口能有效减少毒素扩散。具体步骤如下:

保持镇定:被蛇咬伤后,紧张和奔跑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毒素扩散更快。应立即坐下或躺下,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清洗伤口:用清水、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如果有条件,可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但不要涂抹在伤口内部。

绑扎肢体: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侧)用布带、绳子等进行绑扎,以减缓毒素扩散。绑扎的力度要适中,能阻断静脉和淋巴回流,但不要阻断动脉血流,可每隔15-30分钟放松 1-2 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排出毒液:用消过毒的小刀在伤口处做一个长约1厘米、深约0.5厘米的十字形切口,轻轻挤压伤口,促使毒液排出。但如果伤口已经超过2小时,或被咬伤的部位是头部、颈部等,不宜进行切口排毒,以免导致出血过多或毒素扩散加快。

及时就医:处理完伤口后,应尽快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在就医途中,要尽量保持伤口低于心脏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记住蛇的外形特征,如颜色、花纹、头部形状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蛇的种类,及时使用对应的抗蛇毒血清。

预防为先:远离蛇类栖息地

与其在被蛇咬伤后急救,不如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与蛇相遇。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技巧:

了解蛇类习性:蛇类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如树林、草丛、溪边、石缝等。在这些地方活动时,要格外小心,尽量穿长袖上衣和长裤,穿高帮鞋,避免赤脚行走。

做好防护措施:在郊外活动时,可随身携带驱蛇粉或硫磺粉,在营地周围或行走的路线上撒上一圈,能有效驱赶蛇类。同时,要随身携带急救包,里面准备好消毒用品、绷带等急救物品。

避免挑衅蛇类: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受到惊吓或挑衅时才会咬人。遇到蛇时,要保持距离,不要试图捕捉或击打它,应缓慢后退,让蛇自行离开。

注意环境整洁: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及时清理杂草、杂物,堵塞房屋周围的缝隙和洞穴,防止蛇类进入。

特殊场景:应对蛇咬有妙招

野外露营:如果在露营时被蛇咬伤,应立即停止露营活动,按照上述急救步骤处理伤口后,尽快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在就医途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伤口受寒。

登山途中:登山时被蛇咬伤,不要继续登山,应在原地等待救援。如果有同行者,可让同行者前往附近寻求帮助,自己则按照急救步骤处理伤口。同时,要标记好自己的位置,以便救援人员能及时找到。

田间劳作:在田间劳作时被蛇咬伤,应立即停止劳作,离开田间,到安全的地方处理伤口。如果伤口在四肢,可利用身边的布条、绳子等进行绑扎,然后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夏日遭遇蛇咬并不可怕,只要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预防技巧,就能有效降低蛇咬带来的危害。让我们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日!

2025-07-23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