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指南

心血管护理指南
作者:汪海霞   单位: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
465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影响较大。因此,为守护心脏健康,需注意了解心血管内科护理知识。

心血管护理的重要性

心血管护理是指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的干预措施,对疾病治疗以及康复进程等均具积极意义。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加快疾病恢复进程。在实际护理中,通过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监测健康指标、保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心理支持等,可以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心血管护理

1.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有积极意义。首先,日常生活中,应戒烟戒酒,其次,应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食物,防止患者出现血糖、血压等异常情况,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有效抑制作用。除此之外,注意保持饮食品种多样化,保持均衡饮食,可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同时,提升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同时,告知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提升睡眠质量,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抑制。通过冥想、深呼吸的方式适当进行放松和减压活动,可帮助患者保持心血管健康。

2.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定期健康检查和监测对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加强对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的健康问题,及早进行预防,实现并发症的有效抑制。如有必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物干预或改变生活方式来管理血脂、血糖、血压指标。此外,日常监测可以在家中通过指标监测仪等设备进行。同时,与医生保持定期沟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计划,帮助患者保持机体健康,改善心血管健康。管理好体重和腰围,减轻心脏负担。

3.保持适量运动。运动对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帮助患者改善血压、血糖等指标状况,维持健康体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其喜爱且适合其身体条件的运动方式。例如,太极拳能帮助放松身心,提高身体平衡性;游泳可以提供全身运动,不会对关节产生太大压力;快走是一种低冲击、低风险且效果较好的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心率和呼吸频率。根据实际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运动计划,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提升机体素质。

4.合理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樱桃、蓝莓、菠菜等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护心血管系统,帮助抵抗氧化压力。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注意饮食均衡,关注特定营养成分,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提升机体素质。同时,尽量选择新鲜、低盐、低糖的食品,避免过度烹饪和加工食品,以维持心血管健康。

5.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避免咖啡因、酒精、大餐和剧烈运动;睡前不刷手机,减少屏幕时间(蓝光抑制褪黑素);规律作息,固定睡眠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每晚确保有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6.心理支持。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防止对心脏造成负担,可以进行放松技巧练习,比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瑜伽、太极等。

7.其他常见护理技术。除了上述基本原则外,仍需注意其他护理技术。心电监护技术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状况,实现对心电图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血压测量技术可以实现血压指标状况的有效评估,对临床用药等进行有效调整,保障患者健康及安全。除此之外,坚持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分析心脏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

综上所述,守护心脏健康是一场终身旅程,需要您每一天的用心投入,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习惯、专业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保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识别压力源、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的健康检查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及控制疾病,保障心脏健康。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