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钙危机 盆底健康与补钙小贴士

孕期缺钙危机 盆底健康与补钙小贴士
作者:王艳华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109

在孕期,准妈妈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复杂且重要的变化,其中对钙的需求变化尤为关键。女性在孕期,胎儿骨骼发育、牙齿矿化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钙,母体每天需额外供给胎儿约 200 - 300 毫克的钙,这些钙全部依赖母体获取。若母体钙摄入不足,身体会启动 “保娃模式”,从自身骨骼中调取钙来满足胎儿需求,这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对盆底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一、孕期缺钙如何威胁盆底健康

盆底是由肌肉、筋膜、韧带等组成的复杂结构,像一张 “吊网”,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对维持正常的排尿、排便及性功能至关重要。孕期缺钙会使母体骨密度下降,骨骼强度减弱。当盆底肌肉附着的骨骼因缺钙变得脆弱时,其支撑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同时,缺钙可能导致肌肉兴奋性改变,使盆底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弹性降低。在孕期,随着胎儿不断生长,子宫重量增加,对盆底的压力也持续增大。若盆底肌肉和组织因缺钙而功能受损,就难以承受这种压力,增加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尿失禁、子宫脱垂等,严重影响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 。

缺钙还可能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功能,导致盆底肌肉对神经信号的响应不灵敏,进一步削弱盆底的支撑和收缩能力。在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需要承受巨大的张力和压力,而缺钙状态下的盆底组织更易发生损伤,产后恢复也会更加困难。

二、缺钙对母婴的其他危害

除了影响盆底健康,孕期缺钙对母体和胎儿都有诸多不良影响。对母体而言,缺钙可能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增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子痫的风险,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同时,缺钙还会导致孕妇出现肌肉痉挛,尤其是小腿抽筋,常发生在夜间,影响睡眠质量,使孕妇身体更加疲惫。长期缺钙还可能增加孕妇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在产后更容易出现腰背痛、身高变矮等症状。

对胎儿来说,缺钙会影响其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胎儿骨骼发育不良,出生后可能出现颅骨软化、方颅、鸡胸等佝偻病症状。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钙在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钙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影响出生后的智力和行为发育 。

三、科学补钙小贴士

1.饮食补钙是基础

日常饮食是补钙的重要途径。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每 100 毫升牛奶中约含有 104 毫克钙,且牛奶中的钙容易被人体吸收。建议准妈妈每天饮用 300 - 500 毫升牛奶或食用相当量的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豆制品同样富含钙,100 克北豆腐中钙含量可达 138 毫克,准妈妈可以经常食用豆腐、豆浆、豆皮等豆制品。绿叶蔬菜也是补钙的良好选择,如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但部分蔬菜中含有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先焯水后再烹饪。此外,虾皮、芝麻酱、坚果等食物中钙含量也较高,可适量食用。

2.合理补充钙剂

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满足孕期对钙的需求,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目前市场上的钙剂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碳酸钙、柠檬酸钙等。碳酸钙含钙量较高,约为 40%,但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吸收,适合饭后服用;柠檬酸钙含钙量约为 21%,对胃酸分泌要求不高,可在饭前、饭后或空腹时服用。一般来说,孕中期(14 - 27 + 6 周)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 1000 毫克,孕晚期(28 周及以后)和哺乳期为 1200 毫克。准妈妈应根据自身饮食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钙剂和补充剂量,避免过量补钙,以免引起便秘、肾结石等问题。

3.促进钙吸收的关键

补钙的同时,促进钙的吸收也至关重要。维生素 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血钙浓度,有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准妈妈可以通过晒太阳来促进自身维生素 D 的合成,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如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暴露四肢和面部皮肤,晒太阳 15 - 30 分钟。此外,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三文鱼、金枪鱼等)、蛋黄、动物肝脏等也可适当食用。适量运动也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孕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骨骼健康 。

总之,孕期补钙不仅关系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更是守护准妈妈盆底健康和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必要时的钙剂补充以及促进钙吸收的方法,准妈妈们可以有效预防孕期缺钙,为顺利分娩和产后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