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要记牢

这些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要记牢
作者:丁学利   单位: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103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急症往往突如其来,而当危险发生时,及时且正确的急诊急救护理,可以帮助我们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甚至挽救生命。那么急诊急救护理知识都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最危急的情况之一,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此时,心肺复苏(CPR)是关键的急救措施。具体操作如下:若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首先要立即呼救,并快速判断现场环境的安全性。其次,将患者放在一个坚实的平面上,保持仰卧,解开上衣;施救者将双手交叠,将手掌底部放在患者两乳头线的中点(胸骨下半部分),伸直双臂,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频率至少为100-120次/分钟,成人按压深度至少为5-6厘米。胸外按压30次,打开气道人工呼吸2次(通过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捏住患者鼻子,缓慢口对口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部起伏)。重复此过程,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除了心肺复苏,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使用。打开AED后,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

二、创伤出血

外伤引起的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根据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纸巾按压并止血5-10分钟。一般来说可以止血。

若血液呈现出喷射状,且速度快,则为动脉出血,需要采取加压包扎法,具体如下:首先,使用干净的敷料或是撒布覆盖伤口,再使用布条、绷带等加压包扎,以能止血且不影响肢体远端血循环为宜。如果是以上方法无法处理的出血,则应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选择弹性好的布条、橡皮管等,在伤口近心端5-10cm处进行绑扎,以不流血为宜,每隔1h放松1-2min,避免缺损坏死。同时要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出血。

三、中暑急救

若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空调房间,让患者平卧,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以利于散热。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帮助降温;也可用温水擦拭全身,促进散热。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如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在进行上述降温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期间,可将患者浸泡在15-16℃的水浴中,不断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散热。

四、气道异物梗阻

对于1岁以下婴儿,需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贴着胸部,手托住婴儿下颌和头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打5次;然后将婴儿翻转面朝上,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对于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每秒约1次,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五、食物中毒急

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应尽快进行催吐。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咽后壁,引发呕吐,重复多次,直至胃内容物基本吐净。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抽搐,或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则不能催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催吐后,可让患者服用适量的牛奶、蛋清等,保护胃黏膜。同时,保留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剩余食物,以便送到医院进行检验,查明中毒原因。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洗胃、补液、解毒等。

急诊急救情况复杂多变,掌握这些基础的急救护理知识,能在紧急时刻为患者提供初步的有效帮助。当然,急救护理知识需要反复学习和实践,建议大家积极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提升自身的急救能力,为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