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的身体里,子宫内膜本应在子宫腔内 “安居乐业”,随着月经周期规律地生长、脱落。然而,有些子宫内膜却“不安分”,“离家出走”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安营扎寨”,从而引发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疾病不仅会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生育,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外部出现类似子宫内膜的细胞,这些细胞会像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但由于这些“出走”的内膜细胞所处的位置并非子宫腔,出血无法顺利排出体外,从而在局部形成病灶,引发疼痛、粘连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异位的内膜细胞可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是盆腔内的卵巢、输卵管、子宫直肠陷凹等,也可能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腹壁切口、肺部、鼻腔等,虽然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表现
1.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为疼痛,约70%~80%的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痛经是常见表现,通常在月经前开始,月经期间最为严重,月经后减轻。疼痛多在下腹和腰骶部,有时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患者也可能有慢性盆腔痛,特别是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症状加剧。排尿、排便时的疼痛可能表明病灶影响到膀胱、直肠。
2.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约50%的患者伴有不孕。异位的内膜细胞会改变盆腔内的微环境,影响输卵管的功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扭曲,阻碍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还会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受精卵难以着床。
3.月经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等情况。这是因为异位的内膜细胞也会受到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内环境紊乱,影响正常的月经周期。
4.其他症状:当异位病灶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异位在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异位在肺部,可能出现经期咯血;异位在腹壁切口,会在经期出现切口处的包块,伴有疼痛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
1.期待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暂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采取期待治疗。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缓解疼痛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短效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短效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减少月经量和痛经;孕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使其萎缩;GnRHa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巢暂时停止排卵,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异位病灶萎缩,但使用该药物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保守性手术(保留子宫和卵巢,仅切除异位病灶)、半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和异位病灶,保留卵巢)、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双侧卵巢及所有异位病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4.辅助生殖技术:对于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患者,在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仍无法受孕时,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帮助患者实现生育愿望。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一种复杂且困扰众多女性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让“出走”的子宫内膜不再肆意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