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正在年轻化

肠癌正在年轻化
作者:佘智惠   单位:四川天府新区籍田中心卫生院
287

曾几何时,提到“肠癌”,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中老年人的形象。然而,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在全球悄然蔓延:‌肠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侵袭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别再以为这病离你很远!二三十岁,甚至更年轻的生命被确诊肠癌的案例,已不再是新闻。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关乎每个人健康的现实挑战。

‌为什么肠癌盯上了年轻人‌

肠癌年轻化主要归咎于当代年轻人普遍的不良生活习惯叠加作用:饮食上过量摄入红肉、加工肉和高糖高脂食品,同时严重缺乏果蔬谷物等膳食纤维,导致肠道致癌物堆积且菌群失衡;长期久坐不动显著减缓了肠道蠕动,延长了有害物质滞留时间;日益普遍的肥胖问题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会持续释放炎性因子刺激异常细胞生长;经常性熬夜削弱了免疫系统的监视清除能力;而吸烟和饮酒的习惯则是对肠道细胞的直接毒害;虽然大部分年轻患者无明确家族史,但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或特定遗传综合征的人群风险会倍增。

‌年轻人患肠癌为何更危险‌

年轻人患肠癌的隐患尤为突出:首先,“年纪轻不可能得癌”的思维定式导致患者自身和部分医生极易将便血、排便异常等症状误判为痔疮、肠炎或压力所致,造成高误诊率和宝贵时间的延误;其次,部分年轻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可能更具侵袭性,生长更快更易转移;更严峻的是,因警惕性不足加上普遍未达常规筛查年龄,‌多数年轻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剧增且预后不佳;像无痛便血、持续腹泻或便秘、不明原因的消瘦和疲劳等报警信号,常被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当作“小毛病”而忽视直到晚期。

‌年轻人如何为肠道筑起“防护墙”‌

1.‌高度重视身体发出的“蛛丝马迹”‌

‌记住“报警信号”:‌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交替出现)、便血(无论有无疼痛、颜色鲜红或暗红)、持续腹痛或腹部不适、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性疲劳感、贫血、腹部包块。‌出现以上任何一项,特别是持续时间超过2周,务必立即就医!千万不要“等等看”!‌

2.‌打破“年轻豁免权”思维,主动筛查‌

‌高危人群,如:‌有肠癌家族史,本人有炎症性肠病病史,本人有肠息肉病史,已知携带遗传性肠癌相关基因突变(如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需筛查提前。

‌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医生通常会建议将筛查年龄大大提前(可能从20-25岁或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年轻10岁开始),并可能推荐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目前诊断肠癌的金标准)。‌

‌普通人群,关注指南变化:即使没有高危因素,‌也建议从45岁左右开始关注筛查选项(如粪便潜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结肠镜等)。‌具体起始时间和筛查方法需咨询医生。‌不再固守“50岁才开始筛查”的老观念!‌

3.‌生活是最好的“防癌药”:马上改变!‌

(1)‌优化饮食结构‌

‌多吃“彩虹蔬菜”和水果:‌保证每天足量新鲜蔬果,种类多样、颜色丰富。

‌拥抱全谷物:‌用糙米、燕麦、全麦面包替代部分精米白面。

‌控制红肉,拒绝加工肉:‌限制红肉(猪、牛、羊)摄入量,每周不超过一斤(500克熟重);尽量避免或极少食用加工肉制品。

‌远离高糖高脂:‌减少含糖饮料、甜点、油炸食品摄入。

(2)‌让身体“动”起来‌

‌打破久坐魔咒:‌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打电话、看资料时站起来。

‌规律运动是王道:‌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坚持最重要!‌走路,就是最易得的“抗癌处方”。‌

‌向健康体重迈进:‌通过饮食和运动,努力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的正常范围,尤其要关注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戒烟限酒,刻不容缓:‌戒烟是对全身健康的巨大投资!饮酒务必严格限量,最好不喝。

‌规律作息,善待免疫:‌保证充足(7~8小时)且规律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修复。

肠癌年轻化是时代给我们的健康考题,它不是必然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源自我们日复一日累积的不良生活方式。‌年轻,从来不是健康的“保险箱”,反而是最容易透支健康的资本。面对这个沉默的“年轻杀手”,我们需要的是打破无知、摒弃侥幸、立即行动,从今天起,认真善待你的肠道。

2025-08-1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