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放在家里怎么保存

中药放在家里怎么保存
作者:顾晶晶   单位: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160

中药药效的发挥,不仅依赖精准的配伍和正确的煎煮,也与科学保存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因保存不当导致中药发霉、虫蛀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浪费,误服变质中药还可能引发肠胃不适、中毒等问题。无论是散装饮片、袋装颗粒还是自制膏方,只有进行正确的保存,才能留存药效、保障安全。本文就将为大家介绍如何科学保存家中的中药。

散装中药饮片的保存方法

散装饮片(如当归、黄芪、枸杞)一般是天然药材,容易受到温湿度、光照的影响,需要把控好“温、湿、密、净”四大要素。

控制温湿度:理想的温度一般在10℃~20℃,湿度在45%~75%之间。夏季应避免将药材靠近阳台、灶台等较热的地方,可以放置温度计,当湿度超过65%时,可使用除湿机或在透气布袋中装入生石灰吸湿;冬季为防止药材干裂,可在储存柜内放一小碗清水以调节湿度。

分类密封储存:①易吸潮药材(山药、茯苓):用密封玻璃罐或保鲜袋分装密封,罐口可垫纱布防粉末粘连;②易挥发药材(薄荷、砂仁):双层密封后放阴凉处,3个月内用完;③高糖药材(枸杞、大枣):单独密封后冷藏(2-8℃),取用后及时封严;④矿物类药材(石膏):装布袋放通风处,与其他药材隔离防污染。

定期检查与处理:建议每周检查一次。若发现轻微霉点,可剔除霉变部分,经晾晒后重新密封;若药材虫蛀,可用微波炉中火加热1~2分钟以杀灭虫卵;若大面积发霉、发臭,则应直接丢弃。

中药颗粒剂与袋装汤剂的保存方法

这类中药经过加工处理,保存条件比较简单,但依然需要防止变质。

中药颗粒剂的保存:①未开封:按包装说明存于阴凉干燥处(≤20℃,湿度≤60%),避开阳光,远离潮湿的环境。②已开封:袋装分装需密封后入原盒,瓶装颗粒取用后应拧紧瓶盖,并可在瓶中放入1-2包食品级硅胶干燥剂。已开封颗粒建议1个月内用完,结块、变色、有异味则不可服用。

袋装汤剂的保存:①医院代煎真空袋:常温保存≤7天,冷藏(2-8℃)保存≤14天,冷冻(≤-18℃)可保存1个月以上,解冻时可用温水加热,解冻后应于当天服完;②自制袋装汤剂:因密封度有限,冷藏保存≤7天,服用前需煮沸1~2分钟杀菌。汤剂变色、浑浊、有异味或气泡时丢弃。

中药膏方与药酒的保存方法

膏方含糖量高、质地黏稠,药酒含有酒精,需要进行特殊防护。

中药膏方的保存:①自制膏方(如阿胶糕):应放入无油无水的陶瓷或玻璃罐中,覆盖保鲜膜后密封冷藏(2-8℃),保存时间≤1个月,取用时需使用干净无油的勺子。②市售膏方:未开封的应按照说明书保存,已开封的应拧紧盖子冷藏,并于两周内用完,若膏方发霉、发黏或有酸败味则应丢弃。

药酒的保存:①自制药酒(如人参药酒):应使用玻璃罐或陶瓷罐盛装,禁止使用塑料罐,密封后放置于阴凉处(15-25℃),植物类药酒可保存1~2年,动物类药酒可保存3~5年。②市售药酒:未开封的应按照说明书保存,已开封的应在一个月内喝完,若药酒浑浊、有异常沉淀或异味则不可饮用。

家庭中药保存的“避坑指南”

避免“过度保存”: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冷藏,比如容易挥发的药材冷藏会加速气味流失,矿物类药材冷藏可能吸潮,需要根据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

避免“混合存放”:不同的中药气味成分可能相互影响,比如刺激性药材与易吸味的药材混放会串味,高糖和高盐药材混放容易加速变质。

避免“忽视保质期”:散装饮片保质期为6~12个月,未开封的颗粒剂保质期为2~3年,膏方保质期≤1个月。超期中药即便外观正常,也不建议食用。

总之,家庭中药保存需要分类对待、科学把控,从散装饮片的温湿度管理到颗粒剂、汤剂的密封防护,再到膏方、药酒的特殊保存,每一步都要根据药材的特性,避开常见误区。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定期检查,才能让中药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