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心脑血管病症,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致病因素多种多样,既受到个人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状况的影响,也与部分潜在病症有密切关系。因此,只有明确脑血栓的成因,掌握有效的预防策略,才能有效杜绝该病症,保护身体健康。那么,诱发脑血栓有哪些危害?诱发因素是什么?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脑血栓的危害
脑血栓是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病症,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①致残率高。脑血栓可能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坏死,进而诱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②死亡率高。脑血栓病情进展迅速,若没有获得及时的救治,可能引发脑疝、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致人死亡。
③复发率高。脑血栓患者即便接受治疗干预后恢复,但依旧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复发将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④并发症多。脑血栓可能诱发各种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加剧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
脑血栓的成因
①血压异常。血压异常变化是造成脑血栓的主要原因。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将导致血管壁的压力过大,使血管壁受损。这种损伤将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血管内皮粗糙不平、血管腔狭窄,血流严重受阻。如果血管狭窄至一定程度,将可能诱发血栓,提高了脑血栓的发生率。另外,低血压也不能忽略,低血压将造成血流速度减缓,导致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容易附着在血管壁,引发血栓。此外,心脏功能不全也是导致血压异常的原因之一,可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提高脑血栓的发生率。
②血液异常。血液黏度偏高、血小板含量增加等血液异常,也是诱发脑血栓的潜在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将增加血液中的含糖量与含脂量,造成血液黏稠度更高。血液黏稠,流动时的阻力也相应增加,流速减缓,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附着在血管壁,进而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③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是诱发脑血栓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血管壁病变。原因在于脂质在血管内壁积累,逐渐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壁增厚以及管腔狭窄。这一病变将大幅降低血管壁的弹性,影响正常的血流速度,增加了血栓的发生率。
脑血栓的预防措施
①饮食预防。饮食调整是预防脑血栓的主要方法。人们应尽量选择清淡的饮食,减少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量,以尽量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不仅如此,需要尽量控制盐分的摄入量,以控制血压,避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等),有益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血液的黏稠度。
②积极锻炼。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强化身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小板聚集,进而达到降低脑血栓发生率的目的。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等有氧运动均可作为选择。每周开展3-5次,单次持续30-60min,以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③戒烟戒酒。吸烟以及酗酒是诱发脑血栓的高危因素。烟草内的有害物质将严重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酒精将刺激血管壁,造成血管痉挛以及血压升高。故而,戒烟戒酒对预防脑血栓至关重要。
④情绪控制。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大同样可能诱发脑血栓。故而,日常需要重视情绪的稳定性,以免过分激动或是焦虑,例如,可以通过聆听音乐、阅读等方法减轻个人压力,缓解负面情绪。
⑤定期体检。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脑血栓的重要方式。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潜在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从而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
脑血栓尽管十分危险,但并非不能预防。通过科学的饮食调理、适当锻炼、戒烟戒酒等方式,可尽可能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保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