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总犯困?查个血常规就知道

贫血总犯困?查个血常规就知道
作者:​王颖   单位:四川泰康医院
620

在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许多人常常感到疲倦、无力,甚至长期犯困。你是否也有过这样困扰,却找不到明确原因?贫血,作为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血液系统疾病,往往是导致疲劳和犯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贫血与疲劳:隐藏在血液中的警讯

贫血,通俗来说,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不足的一种状态。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氧气供应不足,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代谢功能受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疲劳和犯困。

贫血导致疲劳的机制主要包括氧供不足:红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尤其是脑组织供氧不足,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和嗜睡。心肺负担加重:为了弥补氧气运输的不足,心脏需加快跳动,长时间心率增快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加重身体疲劳感。代谢异常:缺氧状态下,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效率下降,产能减少,使得肌肉及其他器官无法正常发挥功能,表现为全身乏力。

不同类型贫血导致疲劳的程度和表现也有所不同。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女性、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其他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亦会引发明显疲乏。了解贫血的基本病理,是认识血液对人体健康重要性的第一步。

血常规检查:贫血诊断的金标准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快速、简便且经济实惠的血液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类细胞成分,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及其可能类型。

血常规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数量减少是贫血的直接标志。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内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含量,是评估贫血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红细胞压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比例,常与血红蛋白水平同步变化。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这些红细胞指数有助于区分贫血的类型,例如小细胞性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等。网织红细胞计数: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及红细胞生成情况。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不仅能够确诊贫血,还可以推测贫血的病因,指导进一步的专项检查和治疗方案。血常规检查具有快速性和直观性的优势,是诊断贫血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此外,血常规还能帮助发现其他潜在问题,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这些信息对于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同样重要。

贫血的诊断与预防:科学管理健康

确诊贫血后,明确病因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贫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包括营养性缺铁、慢性疾病引发的贫血、遗传性疾病、骨髓功能异常等。不同病因的治疗策略迥异,因此精准诊断尤为重要。

诊断流程。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慢性疾病史、月经情况、既往手术及用药史。血常规复查及补充检查:包括铁代谢指标(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以及必要时的骨髓检查。

针对病因的专科评估:如消化内科评估是否存在慢性出血、妇科检查排除月经过多等。

预防措施。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铁元素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红肉、动物肝脏、豆类、深绿色蔬菜等;同时摄入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贫血。针对慢性疾病积极治疗:慢性炎症或肿瘤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以防贫血加重。科学用药: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遵医嘱补充铁剂或维生素。

疲劳和犯困不仅仅是生活压力大的表现,更可能是贫血这一隐匿健康问题的信号。血常规检查作为诊断贫血的基础工具,能快速揭示血液异常,为科学诊疗奠定基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和科学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贫血,提升生活质量。

建议出现长期疲劳、乏力或无明显原因的犯困时,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不要忽视贫血的可能性。健康从关注血液开始。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