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告急?别忽视尿频、尿急、尿痛的警示!谈谈尿路感染...

“下水道”告急?别忽视尿频、尿急、尿痛的警示!谈谈尿路感染...
作者:魏攀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6902

你是否经历过频繁跑厕所、排尿时火辣辣的疼痛,甚至小腹隐隐作痛?这些症状可能不仅仅是“喝水太多”或“上火”那么简单,而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报—尿路感染可能已经找上门了!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尤其是女性更容易中招。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尿路感染是什么?为什么女性更容易中招?

尿路感染,顾名思义,是指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炎症反应。其中,膀胱炎和尿道炎是最常见的类型。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尿路感染?这和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女性的尿道较短(大约只有4~5厘米),而且尿道口离肛门较近,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更容易从肛门进入尿道,进而引发感染。此外,性生活、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憋尿等习惯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相比之下,男性的尿道较长,细菌不易上行感染,但如果患有前列腺增生或尿路结石,也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概率。

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尿路感染的症状因人而异,但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也就是俗称的“尿道刺激征”。具体来说:

尿频:明明没喝多少水,却总想上厕所,甚至刚尿完没多久又觉得憋得慌。

尿急: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尿失禁。

尿痛:排尿时有灼烧感或刺痛感,让人不敢多喝水,生怕上厕所受罪。

尿液异常:尿液可能变得浑浊,甚至带血(血尿),或者有难闻的异味。

下腹或腰部不适:如果感染蔓延到膀胱或肾脏,可能伴随小腹胀痛或腰酸背痛。

尿路感染是怎么引起的?这些习惯你可能正在做!

尿路感染的主要罪魁祸首是细菌,其中80%~90%的病例由大肠杆菌引起。以下这些行为,可能让你不知不觉中招:

不爱喝水:尿液有冲刷尿道的作用,如果喝水太少,尿液浓缩,细菌更容易滞留并繁殖。

习惯性憋尿:长时间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尿液中的细菌无法及时排出,增加感染风险。

错误的清洁方式:如厕后从后往前擦(尤其是女性),容易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尿道口。

性生活不卫生:性生活时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因此事后及时排尿和清洁很重要。

穿紧身内裤或湿泳衣太久: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会促进细菌滋生,增加感染概率。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更年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尿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

如何科学防治尿路感染?做好这几点,远离烦恼!

预防尿路感染,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方式。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 多喝水,别憋尿

每天喝够1500-2000毫升水(约8杯),保证尿液量充足,有助于冲刷尿道中的细菌。有尿意时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尤其是上班族、司机等久坐人群更要注意。

2. 正确清洁,避免细菌入侵

女性小便后,擦拭时应从前往后(尿道向肛门方向),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到尿道口。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避免过度使用洗液,以免破坏正常菌群平衡。

3. 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洁外阴,事后女性最好及时排尿,帮助排出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如果频繁因性生活引发尿路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措施。

4. 选择透气的内裤,避免久坐

尽量穿棉质内裤,避免化纤材质,保持私处干爽透气。久坐时记得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细菌滋生。

5.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提高身体抵抗力。对于更年期女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维持尿道黏膜健康。

6. 及时就医,别乱吃药

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以免产生耐药性。应尽快就医,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后,遵医嘱用药。一般轻症3~5天即可缓解,但一定要完成整个疗程,避免复发。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不憋尿、注意卫生,就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已经出现症状,别硬扛,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举。记住,泌尿系统就像身体的“下水道”,只有保持畅通清洁,才能让健康无后顾之忧!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