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护理

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李秀娟   单位:玉溪市中医医院
7031

在骨折以后,常常会出现骨质疏松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明显,做好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1.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1.1出现全身骨痛

骨质疏松症在出现以后,骨组织微结构会被破坏,处于早期阶段时,便会出现腰酸背痛情况,在病情逐渐加重状态下,会发生全身骨痛。

1.2引发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会造成骨质压缩,引发脊柱变形,进而使患者发生驼背。

1.3影响心肺功能

在骨质疏松症影响下,可能会出现身体畸形情况,无法保证心脏、呼吸功能,并且会造成体力明显降低。

1.4容易出现疲劳

骨质疏松症会造成骨强度下降,提高骨质脆性出现的可能性,往往会引发疲劳问题。并且在劳累状态下明显加重。同时,负重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2. 骨折后出现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2.1局部制动

患者在出现骨折后,一般患肢需进行长时间固定,这容易造成骨骼缺少机械刺激,降低成骨细胞活性。

2.2激素出现波动

骨折会造成患者出现创伤性应激,引发皮质醇升高,而成骨细胞的生成会受到影响。同时,在雌激素、睾酮水平降低作用下,钙磷代谢会有所下降,造成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骨量下降问题。

2.3炎症反应激活

在发生骨折后,骨折位置会释放炎性因子,造成骨吸收加速,导致骨折愈合延迟,出现骨质疏松症问题。

2.4营养摄入不足

骨折患者处于康复期时,每日钙需求量比较大,在1200mg到1500mg之间。然而患者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问题。因此需注重进行优质蛋白的补充,推动胶原的合成。

3. 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

3.1形成合理饮食习惯

骨折后为避免出现骨质疏松症,应保证膳食的合理性,尽可能多食用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其中,酸奶、牛奶等为较好选择;多食用深绿色蔬菜,包括菠菜、芥蓝等;重视食用豆浆、豆腐。并且少食用甜食,不过多食用动物蛋白。

3.2重视合理补钙

在骨折以后,通过摄入充足的钙剂,可以强健患者骨骼,确保患者骨骼处于健康状态。如果食用的含钙量食物比较少,需适当增加食用含钙量高食物,加强对钙剂的补充。同时,应重视进行维生素D补充,这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其中肝脏、鸡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

3.3进行适当运动

在发生骨折后,情况不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包括打太极、散步等,运动能够推动骨骼生长发育,提升机体免疫能力。运动时应避免过于激烈。

3.4做到戒烟限酒

患者吸烟时,往往肠钙吸收会有所减少,同时,如果长时间饮酒,骨形成率会有所下降。在预防骨折后骨质疏松症过程中,应做到戒烟限酒。此外,应不过量摄入咖啡、碳酸饮料,防止骨骼钙质流失加速。

4. 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4.1预防跌倒问题

保证患者所处环境安全,减少环境中的障碍物,确保地面处于干燥状态,在湿滑的区域当中,可运用辅助措施,包括防滑垫、扶手等。患者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应结合辅助器具,其中包括助行器、拐杖等,降低患者发生跌倒的可能性。

4.2加强疼痛管理

患者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可结合非处方药物,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应通过医生开具处方药物。

4.3重视心理护理

对于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讲,在活动受限、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不良情绪。护理工作开展时,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绪支持,促进患者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总体来讲,患者在骨折后,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加强管理工作,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通过合理方式进行护理。同时,患者应注重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避免喝酒、吸烟等,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以防病情延误,尽可能减少骨折产生的不良影响。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