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身为心内科临床护士的小唐,在散步时,突然一阵猛烈心悸袭来,毫无防备。她下意识抬手看智能手环,“178次/分”的数字映入眼帘,身为专业医护人员,她当即判断:这是心动过速。就医过程迅速展开,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抽血排查心肌损伤,最终结果指向“窦性心动过速”。服用降心率药物后,小唐的静息心率仍居高不下。这时,医生敏锐提出关键建议:“查个甲状腺功能,排除一下甲亢。”
这个提议起初让小唐意外,毕竟五个月前因甲状腺结节随访,她刚查过甲功,结果正常,且自己也无易激动、手抖、突眼等典型甲亢症状。完成检查后,结果令人震惊,甲功六项及抗体指标全线飘红,进一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后,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至此,一切谜团解开。原来困扰小唐的并非单纯心脏问题,而是甲状腺这一“发动机”失控,引发了甲亢性心脏病。
什么是甲亢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是指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的总称。它是甲亢最常见且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1.了解病因。可以将甲状腺激素想象成身体的“油门”。甲亢时,这个油门被踩到了底。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直接刺激心肌,加快心跳(心动过速),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疲于奔命”;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率进一步加快,心脏传导系统异常。长期如此,心脏就会从最初的代偿性亢进,逐渐发展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如房颤),甚至心力衰竭。
2.治疗方案。治疗时必须双管齐下。一是治本,控制甲亢。这是治疗的根源。主要通过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放射性碘131治疗或手术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二是治标,保护心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来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交感神经兴奋,为心脏“减负”。
患者的自我养护与预防
1.生活方式管理,为“失控的发动机”降温。管理休息与情绪,绝对避免劳累和熬夜。甲亢本身和情绪激动互为因果,要学会管理压力,保持心态平和。练习冥想、深呼吸、听舒缓音乐都是很好的方式。管理环境,必须避免高温环境。高温会使血管扩张,加重心脏负担,并可能加剧不适。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防晒防暑准备。运动方面,绝对避免剧烈运动。在心率未得到有效控制、甲功未恢复正常前,跑步、冲刺等行为是危险的,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应以散步、瑜伽等温和活动为主,且以不感到心慌气短为度。
2.饮食管理,给身体“灭火”。甲亢代谢旺盛,需要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来补充消耗。但需严格避免“火上浇油”的食物:绝对忌碘,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禁食所有海产品(海带、紫菜、海鱼、虾皮等)、碘盐(应购买无碘盐)、部分添加了碘的加工食品。慎用腌制食品、餐馆饮食(通常使用碘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咖啡、浓茶、功能性饮料的摄入,以免加重心慌、焦虑症状。推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足量的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摄入。
3.用药监护与定期复查,守住安全的底线。长期服药必须警惕副作用,这是保障治疗持续性的关键。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最需警惕粒细胞缺乏,这可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引发严重感染。发现发烧、咽喉痛、口腔溃疡必须立即停药并就医。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也可能出现其他副作用,如皮疹、肝功能损害、关节疼痛等。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可能导致乏力、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哮喘患者慎用)等。需监测心率,不可擅自停药。
必须遵医嘱复查甲功、血常规、肝功能等,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药量,确保治疗有效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