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是孕妇妊娠后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通常在孕后期出现,产生的原因可以是孕妇先前就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或者没有任何先兆。妊娠高血压时孕妇的血压高于正常值,常常会引起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妊娠并发症如子痫、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严重危害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远离疾病困扰。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顾名思义,发病群体为孕妇。该病属于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会对孕产妇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也会导致孕妇分娩出低体重儿或早产儿。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一而足,可能和孕妇自身病理情况相关,也会受到妊娠期环境的影响。
相关临床资料显示,首先,孕妇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或中枢神经遭到了较强刺激,孕妇在妊娠期患高血压的概率就会增大,因此女性患妊娠期高血压,往往需要在神经系统功能上找原因;其次,若季节相对寒冷,或温差较大时,也会成为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再次,若孕妇是初次生产,相较于非初产孕妇,也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患病概率;另外,若孕妇在怀孕之前就有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病史,也会令身体易于出现变化,进而增加患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同时,若孕妇在怀孕阶段没有补充足够营养,患上低蛋白血症,也容易导致在妊娠阶段血压升高;最后,若孕妇子宫张力过大,羊水过多,同样会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发病。
妊娠高血压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妊娠高血压患者心理十分脆弱,需要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细致入微地关心病人精神状态,消除因疾病带来的思想顾虑,帮助孕妇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快地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在护理上,协助病人尽量左侧卧位休息,能够减轻妊娠子宫对主动脉的压力,有助于维持胎盘的血灌流量,预防胎儿宫内缺氧。
静养护理:女性妊娠期间要多注意休息,尤其是妊娠高血压患者,适当降低工作强度,创造舒适、安静的工作环境,确保患者每日拥有充足的睡眠,通常情况下,每天不少于10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高血压患者在睡眠或休息时最好采取左侧卧位,以缓解下腔静脉被妊娠子宫长期压迫,从而有效改善子宫胎盘的循环。
饮食调整护理: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一定要在饮食上减少盐和过量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妊娠期间,从20周开始特别要注意钙的补充,每天要保证摄入2克钙,对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有着良好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全身水肿的妊娠高血压孕妇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用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量不要多于3克。
产前保健护理: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产检次数,加强母婴监护措施,时刻关注孕妇病情变化,防止高血压病情继续发展,杜绝诱发其他病变。与此同时,孕妇每天都要按时数胎动、监测体重变化,最重要的是每日坚持测量血压,定期检测尿蛋白,以便及时发现身体异常。
病情观察:妊娠期的女性患有高血压需要持续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新情况,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首先,每天定点观察血压数值,特别是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定期到产检医院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定性检测及尿常规检查,坚持每天测量体重并记录。其次,孕妇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和目眩的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联系医生,预防子痫的发生。最后,妊娠高血压孕妇要时刻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检查眼底及其他相关部位。
加强胎儿宫内监护:妊娠高血压孕妇要比正常孕妇加强胎儿宫内监护力度,及时观察胎心、胎动,清楚了解胎儿在宫内的一切情况,最好是采用胎儿监护仪。在医生的指导下间断吸氧,同时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对于提高胎儿缺氧耐受性有很大的好处。相关资料显示,通过有效做好宫内监护工作,有利于帮助孕妇充分了解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