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传染病的认识与预防

季节性传染病的认识与预防
作者:​张菁   单位:常州市第二中学医务室
247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悄然来临。然而,随着气温逐渐下降、空气湿度变化,秋季也成为一些传染病的高发期。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特点、症状表现和预防措施,对维护我们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流行性感冒:秋冬季的头号“健康杀手”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秋季开始活跃,冬季达到高峰。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往往症状更重,常见高热(39–40℃)、剧烈咳嗽、咽喉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显著乏力。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随飞沫进入空气,被他人吸入后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再触摸口、鼻或眼而传播。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预测当年可能流行的毒株,并据此生产疫苗。建议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种,以便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建立免疫屏障。

诺如病毒感染:秋季腹泻的主要元凶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常见病原体,常在秋季开始活跃。感染后通常出现呕吐、腹泻、腹痛、低热等症状,病程一般为2–3天。

该病毒传染性极强,极少量的病毒颗粒就足以导致感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与感染者直接接触。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正确洗手是阻断传播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如厕后、更换尿布后和进食前。此外,水果蔬菜应彻底清洗,海鲜类食物应充分煮熟。

水痘:秋季儿童常见传染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虽然全年可发生,但秋季开学后,儿童聚集增多,常出现发病小高峰。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和皮疹。皮疹最初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清亮水疱,随后混浊、结痂。通常首先出现在胸、背和面部,继而扩散至全身。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纳入常规免疫规划。确诊患者应隔离至所有水疱结痂,一般需5–7天。

手足口病:秋季婴幼儿的健康威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虽然春季高发,但秋季常出现第二个发病小高峰。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疼痛和皮疹。口腔内可见小溃疡,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大多患者症状轻微,7–10天内可自愈。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勤洗手。玩具、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消毒。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热退和皮疹结痂。

秋季传染病的共同预防策略

不同传染病虽各有特点,但预防措施多有共通之处:

个人卫生是第一道防线: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方法。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揉搓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回家后等关键时刻。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门把手、桌面、电器开关等常接触物体表面定期清洁消毒。

增强自身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是免疫力的基础。秋季宜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并注意适量补水。

接种疫苗:针对流感和水痘等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及时接种是保护个人和群体的重要手段。

科学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休息隔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防止传染他人。

特殊人群需格外警惕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这些人群在秋季应加强防护,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秋季传染病防控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是社会责任。通过科学认识和积极预防,我们完全可以享受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而不必过度担忧疾病威胁。让我们携手共建健康防线,安然度过这个金色的季节。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