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CU到日常生活 这些护理细节帮患者击退“后遗症困扰”

从ICU到日常生活 这些护理细节帮患者击退“后遗症困扰”
作者:潘雪   单位: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594

当患者历经生死从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转出,脱离生命危险,并不意味着康复之路就此结束。许多患者会面临各种后遗症困扰,如身体虚弱、呼吸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心理创伤等。科学、细致的护理,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减轻后遗症影响,重返正常生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从ICU到日常生活过程中,那些关键的护理细节。

一、身体机能恢复护理

(一)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

离开ICU的患者,身体往往极为虚弱。初期,护理人员和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轻柔地活动四肢关节,每个关节每次活动3~5组,每组重复5~10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随着患者状态改善,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如床上翻身、坐起训练。当患者能够下床后,从床边站立、扶床行走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但要注意,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每次运动后若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休息。

(二)营养支持

经历重症的患者,身体消耗巨大,营养补充至关重要。饮食上遵循“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原则。可多食用鸡蛋、牛奶、鱼肉、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如菠菜、苹果等。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食物打成匀浆,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引起呛咳。同时,要注意水分的摄入,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二、呼吸功能恢复护理

(一)呼吸训练

许多从ICU转出的患者存在呼吸功能受损的情况。缩唇呼吸训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腹式呼吸训练也十分重要,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一只手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于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膈肌,增强呼吸功能。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定时咳嗽、咳痰,对于无力咳痰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胸部叩击辅助排痰。叩击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胸背部,每次叩击3~5分钟。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三、心理护理

(一)关注心理状态

在ICU的经历,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担忧,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患者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二)心理疏导与鼓励

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讲述康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重新融入社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缓解患者的心理症状。

四、日常生活护理

(一)生活环境调整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室内保持整洁、安静,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地面保持干燥,避免湿滑,在卫生间、浴室等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防止患者摔倒。床铺要平整、柔软,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清洁卫生。

(二)个人卫生护理

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每天进行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定期为患者擦浴或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帮助患者做好头发、指甲的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从ICU到日常生活的康复过程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做好上述护理细节,关注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全面恢复,就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击退“后遗症困扰”,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心与活力。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