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健康“杀手” ——慢性肾脏病

无声的健康“杀手” ——慢性肾脏病
作者:高双双   单位: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肾病科
1051

肾脏,如同人体的“精密净化工厂”,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将代谢废物、多余水分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调节血压、生成红细胞、维持骨骼健康。然而,有一种疾病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这个重要器官——慢性肾脏病(CKD),因其早期症状隐匿,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0%的人口受慢性肾脏病影响,我国成人患病率高达10.8%,且知晓率不足12%。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这种疾病。

慢性肾脏病是什么

慢性肾脏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衡量肾脏过滤功能的关键指标)和尿蛋白等指标,可将其分为5期,1~2期属于早期,肾脏功能尚存较多,而5期即终末期肾病,也就是常说的尿毒症,此时肾脏功能基本丧失,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引发慢性肾脏病的原因复杂多样,糖尿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长期血糖、血压控制不佳,会逐渐损伤肾脏微小血管;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遗传性或免疫性疾病,也会直接攻击肾脏组织;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肾毒性药物、滥用保健品,以及年龄增长、肥胖、吸烟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的诱因。

早期症状隐匿,这些信号别忽视

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提高警惕。

尿液异常:泡沫尿长时间不消散,提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可能超标;夜尿增多(夜间排尿≥2次),反映肾脏浓缩功能下降;血尿则可能意味着肾脏或尿路存在出血情况。

水肿:晨起眼睑、脚踝水肿,休息后不消退,或是全身性水肿,是肾脏排水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的表现。

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血压突然升高,都可能与肾脏功能受损,毒素堆积、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相关。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定期体检是发现慢性肾脏病的关键。尿常规、肾功能(重点关注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超声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或有肾脏疾病家族史人群,应每3~6个月检查1次。

一旦确诊慢性肾脏病,治疗需“多管齐下”: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延缓疾病进展;使用药物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调整饮食,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原则,减轻肾脏负担;病情严重者,需及时启动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科学预防,守护肾脏健康

预防慢性肾脏病,需从生活点滴入手。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嘌呤食物;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谨慎用药:不自行服用成分不明的中草药、保健品,需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时,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肾毒性风险。

慢性肾脏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认知,重视早期筛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即使不幸患病,通过规范治疗与管理,也能延缓病情,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守护肾脏健康,从现在开始。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