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病时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先让你做X线检查,等看过报告之后,又让你做CT检查或MRI检查;此时你可能就有疑惑了,同样都是影像检查为什么要做多次,是不是过度医疗?本篇文章将带领你揭开放射检查的神秘面纱,了解X光、CT和MRI有何不同。
一、X光:像把东西看扁
X光是利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摄影的一种检查方法,由于人体不同组织的密度不同,其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最终形成黑白图像,通过将其与正常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协助医生判断该部位是否存在病理和异常。例如,骨骼等密度大的组织吸收X光线较多,图像呈白色,胃肠道等质地稀疏的器官吸收X光线较少,图像呈黑色。但是,X光是平面成像,如果将人体比作“食物”,X线就像把食物压扁来看,某些部位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楚,有时甚至多次、多角度拍摄也难以显示。
X光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及腹部器官检查、妇产科检查、骨骼外伤检查等都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如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心脏透视等。但是,X光对软组织分辨率差,难以发现细微病变。
X光有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但X光检查时间一般很短,辐射剂量很小,偶尔一两次的检查完全不用担心;1岁以下的小儿、孕妇等特殊群体,偶尔接受普通X光是可以的,但建议能不用则不用,且检查时穿上防铅服等保护装备。
二、CT:像把东西切片看
CT是X线检查的分支之一,主要利用X线束对被检查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摄下图像并利用计算机重建三维模型。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食物”,CT检查就像把食物切分成若干个薄层,从不同角度对各个薄层扫描清楚,通过一层一层地看,显示出更多的细节和结构。所以,CT图像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器官和病变(甚至一些细小病变和复杂病变),帮助医生了解病变位置、病变程度,且CT检查迅速,好好配合几秒钟就能完事。
CT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颅脑外伤、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病变常规或首选CT检查;心包肿瘤、心包积液等心血管疾病诊断可做增强CT扫描;肺部创伤、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可通过胸部CT检查识别和诊断;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器官的一些病变、感染和创伤可通过腹部CT检查识别和诊断;CT检查还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移位情况,并为复杂骨折(如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发现骨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协助肿瘤早期诊断和分期;甲状腺肿瘤、颈部肿瘤及盆腔检查都可考虑CT,CTA还可以协助血管病变诊断。
但是,CT检查也有辐射产生,1岁以下小儿、孕妇要谨慎考虑,通常不建议做CT检查;腹部CT要禁食(8小时以上)、盆腔CT要憋尿、增强CT要做碘过敏试验。
三、MRI:把东西摇摇看
MRI检查是利用强磁场和辐射脉冲的一种检查手段,其能够重现出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生成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如果把人体比作“食物”,MRI检查就像将其用力摇动并快速停下来,之后观察其内部情况,成像全面且软组织分辨率高。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检查大脑是否有肿瘤、神经损伤;检查眼、耳、鼻等部位是否有感染和炎症;检查心脏、瓣膜或冠状动脉血管情况;检查腹部或盆骨,查看是否有肿瘤、出血、阻塞或感染;检查肌肉骨骼系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骨骼炎症及肿瘤等骨骼和关节病变;协助消化系统部分疾病诊断,如结石、炎症和肿瘤等。
MRI检查无电离辐射、支持多参数成像和任意方向成像、无骨伪影干扰。
综上所述,放射诊断被称为医学的“透视眼”,帮助医生看清我们的身体内部,让看不见的疾病无所遁形。X光、CT、MRI是放射检查的主要“家庭成员”,它们有所不同、各有优劣势且相互补充。所以,医生让我们同时做多项检查是疾病诊断所需,并不是过度医疗,也不要过度担心辐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