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咯血的 护理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咯血的 护理方案
作者:秦燕   单位:阆中市中医医院
92

“突然咳出血了,是不是肺出大问题了?”“咳血量不多,是不是不用管?”咯血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急症,从痰中带血丝到大口咯血,都可能暗藏风险。对慢阻肺、肺结核、肺癌等患者而言,正确处理咯血是守护生命的关键一环。本文将拆解咯血时的急救步骤与后续护理要点,帮你从容应对突发状况。

咯血急救:黄金3步,稳住生命防线

咯血发作时,“慌乱”是最大的敌人。正确的急救核心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具体可按以下3步操作:

立即调整体位,避免窒息:这是急救的首要任务。若患者意识清醒,应指导其保持患侧卧位,头向一侧倾斜,头略向前低,同时将口腔内的血块和痰液轻轻咳出。这样能减少血液流入健侧肺部,降低窒息风险。若患者无法判断患侧,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身体略前倾,双手撑在膝盖上,利于肺部扩张和血液排出。绝对禁止平躺或仰头,否则血液易倒流入气管,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引发窒息。

保持镇静,科学止咳:咯血时的剧烈咳嗽会加重肺部血管损伤,导致出血量增加。应让患者尽量放松,避免紧张哭闹或用力咳嗽。若咳嗽频繁且无痰,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暂使用止咳药,但有血块时绝不能强力止咳——血块堵塞气道的危险远大于咳嗽本身。同时要鼓励患者“小口呼吸、轻轻咳痰”,将气道内的积血逐步排出。

快速呼救,备好病史资料:无论咯血量多少,都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若咯血量较大,可能伴随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休克前兆,必须原地等待救援,切勿自行走动。等待期间,可提前备好患者的疾病史、用药清单等资料,方便医生快速判断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后续护理:从病房到居家的全面守护

咯血停止后,科学护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需从病情监测、饮食调理、生活管理三方面入手:

病情监测:盯住“危险信号”:患者的咯血量、颜色(鲜红提示新鲜出血,暗红可能是陈旧性出血)、频率,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咯血突然停止但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模糊”“嘴唇发紫”等症状,可能是气道堵塞的前兆,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调理:“温、软、润”为核心:咯血患者的饮食需遵循“三宜三忌”原则:宜吃温凉、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烫、坚硬、刺激性食物——过烫食物会扩张血管,可能诱发再次出血;宜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肺部负担;宜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帮助修复血管黏膜,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生活管理:“静”与“动”的平衡:咯血停止后1-2周内,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弯腰、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肺部血管再次破裂。可在医护指导下进行轻微活动,如缓慢翻身、坐起,但要避免突然起身。若患者需长期卧床,要定时翻身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预防坠积性肺炎。

常见误区:这些“常识”可能害了你

误区1:咯血量少就不用管

即使是痰中带血丝,也可能是肺癌、肺结核的早期信号。尤其是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患者,任何咯血都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不能因“量少”忽视。

误区2:咯血时用力咳净血块

用力咳嗽会使肺部压力骤升,加重血管损伤。正确做法是“轻轻咳痰”,若血块难以咳出,可通过变换体位或遵医嘱雾化吸入帮助排出。

误区3:止血后立即进补

咯血停止初期,患者消化功能较弱,立即食用人参、鹿茸等滋补品可能导致“虚不受补”,甚至诱发再次出血。应从清淡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营养丰富的食物。

咯血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做好后续护理,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日常更要做好疾病管理,定期复查肺功能,避免呼吸道感染,从源头减少咯血发作的可能。守护肺部健康,从正确应对每一次突发状况开始。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