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检报告里出现“甲状腺结节”的频率越来越高,让不少人忧心忡忡。甲状腺结节究竟是什么?哪些情况需要格外警惕?又该如何护理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甲状腺结节是什么?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工厂”,生产、储存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从维持心跳稳定到促进大脑发育,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而甲状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组织里出现的异常团块,像是甲状腺里多长出的一个个“小疙瘩”。这些结节可单个出现,也能多个并存,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形态和边界也各有不同 。
甲状腺结节为何越来越常见?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上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检查技术进步:以前,微小的甲状腺结节难以被发现,如今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普及,哪怕是毫米级别的结节也无处遁形,让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环境因素变化: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如某些塑化剂和重金属增多,可能干扰甲状腺正常功能,增加结节形成风险。
生活方式改变:现代人高盐、高脂肪饮食,运动量不足,心理压力还大,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影响甲状腺健康。
健康意识提升: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体检频率增加,甲状腺超声检查成为常规项目,更多甲状腺结节得以被发现。
人口老龄化: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显著升高,社会老龄化加剧,也使得甲状腺结节整体发病率上升。
哪些情况需警惕?
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初期可能毫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不过,出现以下情况,就要高度警惕了:
结节性质快速变化:短时间内结节体积迅速增大,或是质地由软变硬,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不规则,都可能是恶性转变的信号。
伴随症状出现:结节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出现疼痛,特别是突然疼痛,可能是结节出血或恶变;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状,像体重快速变化、心悸、疲劳等。
特定历史与背景:有家族甲状腺癌史,遗传因素会让甲状腺结节癌变风险升高;曾经接受过头部或颈部放射治疗,甲状腺结节恶变可能性也会增加 。
此外,还可以通过甲状腺结节超声下的TI-RADS分级来初步判断。从1级到6级,级数越大,恶性程度越高。3级及以下基本是良性,可长期随访观察;到了4级,一般建议穿刺细胞学确诊;5级很可能是恶性;6级则已确诊为恶性肿瘤。
日常护理重点
查出甲状腺结节后,除了遵医嘱定期复查、必要时接受治疗,日常护理也很重要:
饮食:遵循医嘱调整碘摄入。甲亢患者严格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甲减患者适量增加含碘食物,如加碘盐、海鱼;甲功正常者,保持均衡饮食。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果、高纤维素食品,保证营养均衡。
作息:养成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保证充足睡眠。
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像八段锦、瑜伽、快走等,坚持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自身免疫力。每周至少运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情绪:保持舒畅开朗的心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中。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不利于甲状腺健康。学会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避免刺激:不要随意揉捏或刺激结节,反复触摸按摩可能会刺激其生长。日常清洁颈部时,动作要轻柔,避开结节明显区域。
甲状腺结节虽然常见,但只要正确认识、科学应对,就无需过度恐慌。多数结节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关键是通过规范检查明确性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调节情绪,同时坚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结节大小、形态异常,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就能有效守护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