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 为啥要取“新鲜样本”

大便常规检查 为啥要取“新鲜样本”
作者:​叶航志   单位:成都市青羊区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验科
14

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的时候,医生们总是会说,要在一小时之内送检新鲜的样本,这就会引起很多人的疑问:大便送检的短暂延误,会有什么影响呢?实际上,这项规定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大便的新鲜程度是获取肠道健康的“原始信号”,是消化科疾病筛查的基本内容。

微生物活动的衰退

大便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益菌(双歧杆菌)、有害菌(如沙门氏菌)和条件致病菌的组成和活力是判断肠道感染和菌群失调的重要基础。然而,当样本脱离机体后,存活状况却发生了急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微生物畸变链”。

以沙门氏菌和志贺杆菌为代表的常见食源性病原菌,其形态完整且数量稳定,可以通过涂片或细菌培养准确检测到。然而,超过30分钟以后,由于样本中的好氧菌消耗了大量氧气,其中的有机物被降解,生成硫化氢和氨气等代谢产物,导致样本的pH值由7.0~7.5急剧下降到低于5.5。在酸性条件下,病原菌的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

这也会影响对微生物群失衡的判断。在新鲜样本中,益生菌和有害菌所占的比率能够更好地反映肠道菌群的状况。然而,当样本发生腐败时,腐败菌数量增多,而有益菌则因为不耐缺氧和酸性环境而逐渐减少,从而破坏了微生物群的平衡。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发现了“菌群失调”,那也有可能是因为样本保管不善,出现了“假阳性”,而不是真正的问题。

化学指标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大便中的潜血试验、胆红素检测等化验指标对于大便的新鲜度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这些指标具有“时效性”,如果送检时间过长,测量数据就会失真。

潜血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样本中的微量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在新鲜样本中,血红蛋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与试剂发生特定的反应,从而精确地反映出血情况。但如果样本长期保存,则其中的血红蛋白会被微生物降解或氧化,其产物不能与潜血试剂发生反应,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大便胆红素检测有助于评估肝胆功能。一般来讲,胆汁中的胆红素会随着排泄物一起被排出,但是,当样本离开人体以后,在细菌的催化下,它会转变成粪胆原,再被氧化成粪胆素。如果样本放置过久,病理情况下出现的胆红素可能被完全分解,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从而掩盖了真实的病情。这样的错误结果可能会延误诊治,加重病人的身体和精神负担。

形态学成分易破损

大便的显微镜检查需要观察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和寄生虫卵的形态和数量,其完整性取决于样本的新鲜度。

在新鲜标本中,红细胞形状较好,能很好地反映出血状况。但是,如果标本长时间存放,由于粪便的渗透压改变,红细胞会因吸水而破损,形成“影细胞”,或彻底溶解。在显微镜下,将很难分辨出红细胞的形态,也就不能准确判断出血的程度。

白细胞则比较复杂。结果表明,在新鲜样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完整,细胞核清晰,可较好地反映肠道黏膜的炎性反应。然而,当样本发生变质时,白细胞会发生退化,细胞核固缩破碎,胞浆颗粒消散,最终丧失其原本的形状,从而与肠道内异物混淆,造成“白细胞数量减少”的错误判断,从而掩盖了炎性反应的真实情况。

寄生虫的检验对于新鲜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在新鲜样本中,蛔虫卵和钩虫卵均保存完好,能清楚地看到其内部的幼虫或胚胎。但是,当样本放置后,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卵壳会发生变软、破碎,从而导致其内部结构遭到损伤;此外,样本中的水分挥发还会引起虫卵的失水和形变,从而对鉴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结语

虽然大便检查只是一种基本检查,但它在反映肠道健康和早期疾病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取新鲜样本”,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步“失准”,都有可能造成诊断上的偏离。对于病人来说,了解和配合取样,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提升治疗效果。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