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哮喘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哮喘
作者:王俊蓉   单位:三台县中医院
369

哮喘,全称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加剧。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西医治疗和中医调理各有优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能取长补短,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认识哮喘

从西医角度来看,哮喘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本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当患者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冷空气、运动、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时,气道内的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气道狭窄,出现喘息、气急等症状。

中医则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气道挛急;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伏于肺窍;肾主纳气,肾虚则肾不纳气,气逆于上而发为哮喘。哮喘发作期多表现为实证,以痰浊壅肺为主;缓解期则以虚证为主,常见肺气虚、脾气虚或肾气虚。

西医治疗哮喘

急性发作期治疗。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西医以快速缓解症状、改善通气为首要目标。常用药物为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通过雾化吸入或气雾剂吸入,能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一般在数分钟内起效,作用持续4-6小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会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进一步扩张气道。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以减轻气道炎症,控制病情发展。

稳定期治疗。稳定期治疗旨在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此外,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常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两者协同作用,既能舒张气道,又能抗炎。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的患者,还会使用抗组胺药物、白三烯调节剂等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哮喘

中药汤剂。中医治疗哮喘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发作期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常用方剂如定喘汤、麻杏石甘汤等。定喘汤中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苏子、杏仁、半夏降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化痰平喘之效。缓解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要治法,根据肺、脾、肾不同脏腑虚损,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如玉屏风散)、健脾化痰(如六君子汤)、补肾纳气(如金匮肾气丸)等方剂进行调理,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哮喘发作。

特色疗法。针灸治疗哮喘也有一定疗效。发作期选取肺俞、膻中、定喘、列缺等穴位,采用泻法,以宣肺平喘;缓解期选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采用补法,可扶正固本。此外,穴位贴敷也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夏季三伏天或冬季三九天,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药物制成膏药,贴敷于肺俞、膏肓、膻中等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哮喘发作。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能将西医快速缓解症状的优势与中医整体调理的特色相结合。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优先使用西医的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迅速控制症状,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加强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的效果,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及副作用。

进入稳定期后,在继续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西药控制气道炎症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法,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手段,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哮喘复发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同时,中医的参与还能减轻西药长期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问题。

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西医结合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2025-07-10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