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如何与死神“抢时间”

急诊绿色通道如何与死神“抢时间”
作者:​ 覃灵玲 袁胜山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5563

大脑,堪称人体的“超级司令部”,它掌控着我们的思维、行动、感觉等一切生命活动。然而,有一种可怕的疾病,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大脑发起猛烈攻击,这就是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中风。在这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急诊绿色通道挺身而出,成为了与死神“抢时间”的关键力量。那么,急诊绿色通道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快速响应,开启生命通道

精准分诊,明确病情轻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工作随即展开。分诊护士就像是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对患者进行快速且精准的评估。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他们会重点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比如是否有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典型症状。一旦确认是脑卒中患者,就会立即将其安排到优先检查区域,确保患者能迅速进行头部影像检查,如CT扫描,确认是否脑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

多科协作,同步推进检查。在患者进行CT检查的同时,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开始高效运作。护士会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这就好比为后续的治疗搭建了一条“生命补给线”,方便后续的药物输注。与此同时,采血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采集的血液样本会被立即送往检验科。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同样争分夺秒,运用快速检测设备,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血液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比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这些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制定治疗方案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紧急治疗,与死神竞速

迅速决策,启动溶栓治疗。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仍然是超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包括动、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一旦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并在发病6小时内,医生会在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告知他们静脉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预期的效果。在得到家属的同意后,治疗团队会以最快的速度准备溶栓药物。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丝毫差错,从药物的配置到输注,医护人员都全神贯注,确保药物能准确无误地输入患者体内。

密切监测,保障治疗安全。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密切的监测、评估。心电监护仪会实时显示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会定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比如言语是否逐渐清晰、肢体活动能力是否有所恢复等。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出血倾向、血压急剧波动等,医生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介入手术再通,挽救脑细胞。溶栓治疗后需持续评估,如果缺血持续、症状加重,后果则可能很严重,医师团队会讨论患者当前病情,如无介入治疗禁忌症,则有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指征。在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将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开通血管。

三、后续支持,助力患者康复

重症监护,稳定患者病情。手术后,患者会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的监护和治疗。监护病房就像是患者生命的“坚强后盾”,这里集中了医院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有专业的抢救团队和完善的抢救措施。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密切监测,为患者提供呼吸机辅助通气、亚低温治疗、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在这个关键时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医护人员的眼睛,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康复介入,提高生活质量。当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后,康复治疗就会及时介入。康复治疗对于卒中患者来说,就像是一场漫长而关键的“马拉松”,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等,让患者的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并提高生活质量。康复科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比如,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同时,康复科还会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积极配合,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急诊绿色通道就像是一条坚固的生命纽带,将医院的各个科室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有序的救治体系。它通过快速响应、精准分诊、多科协作、紧急治疗以及后续支持等一系列紧密衔接的环节,为脑卒中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让更多的患者能够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当我们身边有人突发脑卒中时,一定要记住,尽快到急诊科就医,时间就是大脑,让我们一起挽救脑细胞,与死神赛跑!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