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这一在泌尿外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常常让患者饱受折磨。它就像泌尿系统里的“小石头”,虽体积不大,却能引发巨大的痛苦和健康隐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泌尿系统结石的神秘面纱。
泌尿系统结石从何而来
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代谢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人体内的钙、草酸、尿酸等物质代谢失衡,就容易形成结石。例如,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若身体草酸代谢异常,导致草酸含量过高,或者钙摄入过多、排出减少,草酸与钙结合就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还有尿酸结石,通常在尿酸代谢紊乱、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形成,多见于痛风患者。胱氨酸结石则是由于胱氨酸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形成结石,这种情况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
泌尿系统的局部问题也会引发结石。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坏死组织等可能成为结石的核心,尿液中的矿物质逐渐沉积在上面,形成感染性结石。另外,尿路梗阻会使尿液排出不畅,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在梗阻部位沉淀、聚集,最终形成结石。像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尿路梗阻,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不容忽视。长期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各种矿物质浓度相对升高,容易析出形成结石。经常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巧克力等,会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发病几率。摄入过多动物蛋白和糖,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促使尿酸结石形成。此外,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降低尿液冲刷尿路的能力,也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表现
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起梗阻和感染。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肾结石通常会引起腰部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可能加剧。当结石移动进入输尿管,会引发肾绞痛,疼痛剧烈难忍,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可向下腹部、会阴部放射。膀胱结石在排尿时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尿道远端,有时会伴有排尿中断现象,改变体位后又能继续排尿。尿道结石则会导致排尿困难,伴有尿道疼痛,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尿潴留。
血尿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可能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血尿。血尿可以是镜下血尿,仅在显微镜下可见,也可能是肉眼血尿。
此外,结石刺激尿路黏膜,使尿路黏膜处于一种敏感状态,还可能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如果结石引发了尿路感染,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
对于较小的结石,一般直径小于0.6厘米,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患者需要大量饮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3000毫升水,增加尿液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促使结石排出。同时,要多运动,比如跳绳、跑步、爬楼梯等,利用重力和身体的运动帮助结石移动。医生还可能会根据结石的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例如,对于尿酸结石,可以使用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碱化尿液,提高尿酸的溶解度,促进结石溶解;对于胱氨酸结石,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降低胱氨酸浓度,有利于结石溶解和排出。
对于较大的结石,或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效果不佳的结石,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输尿管镜取石术对于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效果较好。医生将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插入输尿管,找到结石后用激光、气压弹道等方法将结石击碎并取出。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或鹿角形结石。手术时,医生在患者腰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插入肾镜,在肾镜下找到结石并将其击碎、取出。
结语
泌尿系统结石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喝水、多运动,预防结石的形成。如果出现疑似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