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4》,脑卒中是致残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新增病例约30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150万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脑卒中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250例,较2023年增长5%。死亡率维持在每10万人120例左右,但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差距达30%。高风险人群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吸烟者。高血压是主要可控风险因素,约70%脑卒中病例与之相关,肥胖、不健康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也是其重要诱因。
以上数据警示我们,脑卒中预防刻不容缓。预防脑卒中重在自救,可通过“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
1. 查面部
让患者做微笑的动作,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一侧下垂或口角歪斜等情况。若无法完成,则提示可能出现面瘫。
2.查双臂
双臂平举,与肩同高,保持10秒,若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抬起,可能为肢体偏瘫。
3.聆听语言 重复简单句子例如今天天气晴朗,如果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或完全无法表达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
任一项异常+突发症状=高度怀疑卒中
防线1:改善日常生活方式,筑起保护血管的城墙
饮食十字诀:少油盐、多纤维、挑蛋白、补钾镁。
少油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大约一个平铺啤酒瓶盖的量),并减少食用含盐量高的加工食品,如火腿、罐头、咸菜等。选择新鲜食材,采用蒸、炖、煮的方式,减少油炸和高盐调味剂的使用。
多纤维、补钾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建议摄入量分别为蔬菜300~500g/d(约成人单手抓握3~5把生蔬菜的量)和水果200~400g/d(约1~2个中等苹果或2~4个猕猴桃的量)。它们不仅富含膳食纤维,还能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C、钾等微量元素。
挑蛋白:应进食优质高蛋白,包括新鲜肉类(因猪肉脂肪含量高,宜选择瘦肉和禽肉)、水产品(如鱼、虾、蟹、贝类)及蛋类等,它们都富含营养物质,对健康有益。
适度运动与合理补水:在气候宜人的情况下,建议成年人每日饮水至少1500毫升,并保持至少6000步的步行量,以维持身体活动水平。
防线2:慢病精准防控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重在控制。
高血压——头号杀手
日常动态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停药。
糖尿病/血脂异常——催化剂
遵医嘱应用降糖药物,加强血糖管理,饮食做到定时定量、均衡营养、少吃多餐,并通过饮食与药物共同调理,双管齐下,方可稳定血糖。
心脏疾病(房颤)——隐形炸弹
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监测血压、脉率、心率情况,同时注意药物副作用,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黑便、皮下出血点等情况,如有不适须及时就诊。
防线3:定期筛查检测
定期筛查和检测血压及血管情况,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响应国家号召,做到未病先防。
防线4:心理情绪
情绪稳定是抵御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的状态下,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血压升高,长期如此,会增加高血压风险。
长期处于情绪压力下,身体炎症反应增加,其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壁,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阻塞和破裂的风险。
防线5:季节变化
温度:夏季高温会导致机体出汗,若未及时补水,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流减慢,促使血栓形成;同时,高温还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增加脑血管负担。冬季寒冷会刺激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增加脑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的风险。当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中风120”口诀的快速识别能为脑卒中患者缩短救治时间窗,而这五道防线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我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掌握预防和识别脑卒中的能力,远离脑卒中,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