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5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不仅仅累及皮肤,也可出现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银屑病性关节炎、肝脏及肾脏等疾病,这些疾病与银屑病一起统称为银屑病共病。银屑病共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及生活质量,同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加重了疾病负担,所以提高对银屑病以及银屑病共病的认知,早期发现共病并积极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中应重视多学科协作,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银屑病共病,并结合病例分析其与共病的关系,以提高大众的认知。
我们讲了很多共病的情况,那么如何早期发现银屑病共病呢
银屑病共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和家属需提高警惕。首先,要有一定的认知和意识,知道银屑病不只表现在皮肤上,也会引发其他疾病;其次,要定期筛查和体检,关注全身指标,如:
1.心血管系统:测量血压、检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心电图。
2.代谢指标: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
3.关节功能:若出现关节疼痛,或指(趾)甲出现油滴状、甲板红线等改变,应及时进行超声或影像学检查。
此外,还需日常注意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头晕(可能提示心血管问题);食欲骤增或骤减、口渴、多尿(可能为糖尿病征兆);持续情绪低落、失眠、对事物失去兴趣(需警惕抑郁症)。
确诊共病后,如何科学应对
银屑病共病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皮肤科、风湿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核心目标是控制炎症、改善全身健康,一些医院专门为这些患者设立了MDT门诊,如果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只需挂一个MDT门诊号,就会有一个由多科室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的团队共同帮助其解决问题。
1. 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药物种类非常多,包括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JAK抑制剂等,既可控制皮肤症状,又能降低关节炎和心血管风险。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银屑病禁忌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长期大量使用不但不能治疗银屑病,反而可能加重代谢紊乱,甚至导致骨质疏松。
2.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很多人在饮食上会有顾虑,担心某种饮食会加重病情导致很多东西都不吃,这种情况也是不可取的。要客观科学看待饮食对疾病的影响。早在2002年张学军教授团队曾对银屑病饮食危险因素进行过流行病学研究,他们发现饮酒、食物过敏、使用动物油和肥肉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摄入植物油、食用瘦肉可以减少银屑病的发生。因此,日常应根据自己的食谱,保证蔬菜、瘦肉、鱼、蛋、奶及水果的均衡搭配,避免饮酒及摄入过多肥肉。
运动:规律运动,应进行适合自己且能够坚持的运动,尤其对于肥胖患者需要控制体重,使BMI保持在18.5-24之间,腹型肥胖者需优先减脂。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剧血管损伤,酒精可能诱发银屑病复发。
3. 心理支持
首先,患者应增加对银屑病的认识。许多恐惧或心理问题源于对该疾病的认知不足,如果有了全面的认识,就会有信心接受治疗。一旦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皮疹消退,患者便不会再有羞耻感,也可以在夏季穿短袖或裙子,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但是如果确实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要回避,及时到心理睡眠科就诊,积极解决问题。
4.对于疾病来说,预防大于治疗,银屑病也不例外,需要提前预防,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避免咽喉部感染。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银屑病是点滴型,与感染密切相关,并且感染本身也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此外,还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银屑病共病管理需医患共同重视。医务人员应完善病史采集与科普宣传,患者需坚持规范治疗、定期筛查及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全面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