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麻醉前要告诉医生什么

做麻醉前要告诉医生什么
作者:张巧玲   单位: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74

手术台上,麻醉医生就像“生命守护者”,他们调配的麻醉药物剂量、选择的麻醉方式,直接关系着患者术中的生命安全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然而,这个“生命守护者”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患者能坦诚地交出自己的健康“说明书”。在麻醉前,有些信息一旦隐瞒,极有可能引发大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基础病史:医生制定麻醉方案的“地基”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对麻醉影响巨大。例如,长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术中血压波动可能导致脑出血或心肌梗死。隐瞒高血压病史,麻醉医生按照常规剂量给药,可能引发血压骤降,造成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冠心病患者,麻醉过程中心脏负担加重,若医生不了解病情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很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曾经有位患者因隐瞒自己的冠心病病史,在麻醉后突发心肌梗死,虽经全力抢救,但仍对心脏功能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患者,肺功能本就较差,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呼吸,进一步加重通气障碍。隐瞒哮喘病史,术中一旦诱发哮喘发作,气道痉挛会导致严重缺氧,若不能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有数据显示,患有未告知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比正常患者高出3-5倍。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患者在麻醉期间,若隐瞒病史,麻醉药物的刺激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不仅会影响手术操作,还可能导致舌咬伤、窒息等危险。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用药情况也需告知医生,因为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过敏史:避免术中“无声的杀手”

过敏反应在麻醉过程中一旦发生,往往十分凶险。除了常见的药物过敏,食物、花粉、乳胶等过敏史都需要告知医生。例如,对乳胶过敏的患者,若使用含乳胶的麻醉器械,如乳胶手套、呼吸回路中的乳胶部件等,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喉头水肿、血压急剧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数分钟内就能危及生命。曾经有患者因隐瞒乳胶过敏史,在术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经过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

药物使用情况:避免“药物打架”

长期服用的药物:正在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降压药、降糖药等的患者,必须如实告知医生。抗凝药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如果医生不了解情况,术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降压药、降糖药与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复杂,不告知用药情况,可能导致术中血压、血糖异常波动。比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在麻醉期间可能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若医生不知情,就无法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近期使用的特殊药物:包括减肥药、保健品、中草药等。一些减肥药可能影响心血管功能,某些保健品或中草药中含有的成分,也可能与麻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含有麻黄的中草药,具有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的作用,与麻醉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心律失常。

生活习惯:看似无关却暗藏风险

吸烟与饮酒: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道黏膜受损,分泌物增多,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风险增加。而饮酒习惯也不容忽视,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延长麻醉苏醒时间,还可能增加术中低血压的发生风险。此外,酒精与某些麻醉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吸毒史:吸毒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隐瞒吸毒史,麻醉医生选择的麻醉药物剂量和种类可能不合适,增加麻醉风险。同时,吸毒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也与常人不同,不告知真实情况,可能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甚至引发戒断反应。

在麻醉前,患者一定要放下顾虑,将自己的健康状况毫无保留地告知医生。医生获取的信息越全面、准确,就能制定出越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让隐瞒成为麻醉过程中的“定时炸弹”。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术前信息告知,平稳度过手术麻醉期,早日康复。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