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来袭的7个无声信号

糖尿病来袭的7个无声信号
作者:​何水运   单位:兴宁市大坪镇卫生院
29

提到糖尿病,多数人会想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实际上,糖尿病在真正发展到严重阶段前,常发出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无声信号”,这些信号看似与血糖无关,却可能是身体在预警,若能及时察觉,便能为干预争取更多时间。

1.总觉得口干,喝水也不解渴

明明没吃太咸、没待在干燥环境,却频繁感到口腔发黏、喉咙干痒,喝再多水也只能缓解几分钟;随之而来的还有排尿次数增多,尤其夜间要起夜2-3次,甚至影响睡眠。这是因为血糖升高时,肾脏无法完全重吸收葡萄糖,多余的糖会带着水分排出体外,导致身体缺水、口渴。而糖分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会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身体缺水;大脑接收到口渴信号后,会促使我们频繁饮水,形成多尿、口渴、多饮的循环。注意,若每次饮水量超过200ml且夜尿次数增多,建议及时监测空腹血糖。

2.没刻意减肥,体重却悄悄下降

既没减少饭量,也没增加运动,体重却在1-2个月内掉了5斤以上,甚至伴随乏力、精神差。别以为是好事,当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时,会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长期如此会导致体重下降,还可能引发肌肉流失、免疫力降低。特别是中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且食欲正常,应优先排查血糖。

3.皮肤反复出问题,瘙痒、感染难好

经常觉得皮肤干燥、发痒,尤其腰腹部、四肢内侧;或频繁长毛囊炎、疖肿(红色小疙瘩,容易化脓),甚至轻微磕碰就出现伤口,且愈合速度特别慢,有时还会溃烂。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降低皮肤的抵抗力,让细菌更容易滋生,也会减缓皮肤修复的速度。

4.视力突然模糊,像隔了一层雾

没有近视或远视的变化,却突然发现看东西不清楚——比如看手机字变模糊、看远处物体有重影,有时早上起床后症状更明显,但过一会儿又会缓解。这是因为血糖升高时,眼内晶状体的渗透压会发生改变,导致晶状体肿胀、屈光能力变化,进而影响视力。若长期忽视,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会致盲。

5.手脚经常麻木、刺痛,像有蚂蚁爬

手脚末端(手指、脚趾)经常出现麻木感,或感觉“有蚂蚁在爬”,有时还会伴随轻微刺痛,尤其晚上睡觉时更明显,甚至会影响睡眠。这是糖尿病早期神经病变的信号——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感觉减退,甚至出现手脚受伤却没察觉的情况。

6.刚吃饱就犯困,浑身没力气

每次吃完饭都觉得特别累,想躺着睡觉,即使只吃了普通饭量,也会感到浑身乏力、精神不济,需要休息很久才能缓解。这是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将食物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血糖的波动会让身体感到疲劳,也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

7.牙龈反复发炎、出血,牙齿松动

每天认真刷牙,却还是频繁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甚至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有时还会伴随口臭,去口腔科治疗后没多久又会复发。高血糖会刺激牙龈内的血管,加重牙龈炎症,还会影响牙龈组织的修复能力,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牙周病,甚至牙齿脱落——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

了解这7个无声信号后,更重要的是学会主动筛查,如果你出现了以上1-2个信号,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久坐不动、高血压等情况,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即使暂时没有出现上述信号,高危人群也需通过控制体重、少吃高糖高油食物、每周运动150分钟等方式进行预防,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恢复正常,避免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高油食物,增加蔬菜、全谷物)、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等方式,能有效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展,避免并发症的伤害。记住:身体的小异常,往往是疾病的早提示,早发现、早检查、早处理,才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