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骨创伤后疼痛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骨创伤后疼痛
作者:罗森林   单位:巴中骨科医院
35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不小心摔倒导致骨折或者扭伤关节的经历,之后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甚至会对睡觉和走路都造成影响,仅仅依靠忍耐,让人备受煎熬,还可能对恢复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将中医的温和调理方式与西医的针对性干预措施相结合,可从不同层面帮助缓解这种疼痛。接下来就详细说一说这几种实用的中西医结合办法,以此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应对骨创伤之后出现的不适状况。

中医热敷搭配西医短期镇痛

中医热敷是借助温热效应来舒缓骨创伤之后局部疼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在进行操作时,可把装有艾叶以及生姜末的布袋加以蒸热,等到温度下降至皮肤可耐受的范围之际,再将其敷于疼痛之处,这种温热之感可缓缓渗透至皮下组织,可放松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减轻局部的僵硬之感。每次热敷的时长需控制在25至30分钟之间,每天可以进行1至2次,同时要留意避免温度过高而烫伤皮肤。

在搭配西医进行短期镇痛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此类药物可迅速缓解程度处于中度及以下的疼痛。依照医嘱或者药品说明来服用,一般每天服用次数不会超过3次,连续服用的时长不会超过3天,这两种方式相互配合,在可快速减轻疼痛的同时,还可借助温热作用推动局部恢复,适用于创伤后初期疼痛较大时使用。

中药熏洗结合西医物理理疗

中药熏洗作为一种中医方法,借助中药蒸汽与药液和皮肤接触来缓解疼痛。医师会依据创伤状况,调配包含乳香、没药、苏木等药材的方剂,先把药材加水进行煎煮,之后滤出药液,再将药液倒入专用熏洗盆,当药液温度合适时,让创伤部位在药液蒸汽里熏蒸10分钟,接着用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疼痛处。每次熏洗总的时长大概为20分钟,每周进行2至3次,如此可帮助疏通局部气血,减轻炎症肿胀。

在与西医物理理疗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偏振光照射治疗,该仪器所产生的特定光波可抵达组织内部,减轻创伤部位的炎症反应,每次照射时长为15分钟,与中药熏洗间隔1至2天交替开展。这两种方法可从不同层面作用于创伤部位,一方面借助中药来调理气血,另一方面运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炎症,有效缓解疼痛。

中医穴位按压协同西医康复训练

中医穴位按压是借助刺激特定穴位来缓解疼痛的一种办法。出现骨创伤后,可挑选如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与疼痛相关的穴位,由专业人士运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施加适当压力,按压时要维持力度均匀,每个穴位按压3至5分钟。在按压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轻微的酸胀感,每日进行1次,可通过调节身体经络气血来减轻疼痛。

当与西医康复训练协同进行时,需要在医师完成评估之后开展简单的关节活动训练。要是创伤部位在下肢,那么可以缓慢地做膝关节屈伸动作,动作幅度以不会引发明显疼痛为适宜标准,每次训练时长为10分钟,每天进行1次,且是在穴位按压之后1小时开展。这两种方法相互配合,可在减轻疼痛的同时逐步让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恢复,防止因长时间不活动导致疼痛加剧。

中药膳食辅助西医日常护理

中药膳食作为一种借助调整饮食来辅助缓解疼痛的中医手段,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食用由当归、黄芪、山药与排骨或者鸡肉炖煮而成的汤品,这种膳食可起到补充营养以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建议每周食用两到三次,每次食量适宜,如此一来,可为身体供给修复创伤所需要的营养,还可借助中药成分辅助减轻疼痛。当与西医日常护理相结合的时候,需要留意保持创伤部位固定且稳定,防止过度活动致使疼痛加剧,要依照医嘱定期更换创伤部位的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引发疼痛。

结语

显而易见,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骨创伤后疼痛时,中医会从气血以及经络方面着手进行舒缓调理,西医则会针对疼痛与炎症实施直接干预,二者相互配合,可使缓解效果更为切实,同时可使创伤部位实现更好的恢复。如果人们遭遇此类疼痛,可依据自身具体状况尝试这些方法,务必多听取专业人员的指导。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