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禁食那些事儿

术前禁食那些事儿
作者:周旭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258

手术前,医生常反复强调“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但仍有许多患者因饥饿或口渴感到困惑,甚至有人冒险进食。这一要求并非随意制定,而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麻醉科医生,我将从医学角度解释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并说明其科学依据与人性化考量。

麻醉状态下,为何必须空腹

麻醉的目的是让患者进入无痛、无意识、肌肉松弛的状态,以便顺利进行手术。然而,麻醉药物会抑制身体的三大保护性反射,增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风险。

1.吞咽反射减弱: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能防止食物进入气道。但麻醉后,这一反射会显著减弱甚至消失,如果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就容易反流至口腔。

2.咳嗽反射抑制:咳嗽是气道清除异物的重要防线。麻醉药物会抑制咳嗽反射,即使发生反流误吸,身体也无法通过咳嗽排出异物。

3.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这个结构就像一个“单向阀门”,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麻醉会导致其张力降低,使得“阀门失灵”,进一步增加反流风险。

误吸:麻醉中的“致命风险”

胃内容物(包括食物、液体和胃酸)误吸入气道和肺部,可能引发以下三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吸入性肺炎:胃酸和食物残渣会直接损伤肺组织,引发急性炎症,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这种肺炎治疗周期长,恢复难度大。

2.气道梗阻:固体食物或大量液体误吸可能直接堵塞气道,导致患者瞬间缺氧、发绀。若未及时抢救,数分钟内就可能窒息死亡。

3.中断手术进程:误吸发生后,必须立即暂停手术进行抢救,如吸除异物、气管插管等。这不仅会打乱麻醉计划,还会增加患者的整体风险。

科学禁食时间:按“食物类型”精准划分

禁食时间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食物在胃内的排空速度来制定,以确保术前胃内完全排空。以下是国际通用的禁食指南:

1.清饮料:如纯水、无渣果汁(如苹果汁)、清茶、黑咖啡(不加奶)等,胃排空速度最快,术前2小时停止摄入即可。

2.母乳:婴幼儿的母乳消化较快,术前4小时禁食即可。

3.白质和脂肪,排空速度较慢,术前需6小时禁食。

4.固体食物:如米饭、肉类、面包、豆制品等,需要更长时间消化排空,术前至少8小时禁食。

特别提醒:酒精会显著延缓胃排空,术前24小时内应严格禁止饮用。

特殊人群的个性化禁食管理

部分患者由于生理或疾病特点,需要调整禁食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执行:

1.婴幼儿与儿童:代谢快、胃容量小,过长禁食易导致脱水、低血糖。通常清饮料术前2小时、母乳4小时、配方奶/轻食(如粥)6小时禁食,具体需结合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2.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长时间禁食易引发低血糖。医生可能会允许术前2小时用少量清水送服降糖药,术中持续监测血糖,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

3.胃排空延迟人群:如肥胖、孕晚期(子宫压迫胃部)、胃食管反流病、肠梗阻患者,或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者,需延长禁食时间至8-12小时,必要时术前使用甲氧氯普胺等胃动力药促进排空。

4.急诊手术患者:因病情紧急无法按常规禁食,麻醉医生会采用“快速顺序诱导插管”等特殊技术(如压迫环状软骨)来降低反流误吸风险,但整体风险仍高于择期手术。

患者的配合至关重要

术前禁食是降低麻醉风险的核心措施,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切勿擅自进食进水。若在禁食期间感到不适,要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是对医疗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手术成功和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总之,术前禁食虽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生命线”,守护着患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安全。让我们共同重视并遵守这一规定,为健康保驾护航。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