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咋护理?来学几招!

脑出血后咋护理?来学几招!
作者:向谢珍   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02

脑出血,这一由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发的中老年常见脑血管疾病,医学上定义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极高的类型。它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如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失语乃至昏迷。但值得庆幸的是,及时的医疗干预与后续的精心护理,能有效为患者争取康复时间,降低后遗症风险。

一、急性期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后的头2-4周,是病情最为不稳定的时期。此时,患者应严格遵循“绝对卧床”的原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以降低颅内压,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部应适当抬高15-30度,利用重力作用帮助血液回流,减轻脑部负担。

保持环境安静——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干扰,严格限制探视人数,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休息和恢复的环境。家属和医护人员应轻声细语,避免刺激患者,让其安心静养。

密切观察病情——家属和护理人员需成为患者的“贴身卫士”,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血压、脉搏和呼吸等。一旦发现患者意识模糊、瞳孔不等大、血压骤升或骤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警惕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二、饮食护理

在脑出血的急性期,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为主,但同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以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存在意识障碍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暂时禁食24-48小时,之后根据病情逐步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如温热的牛奶、豆浆、藕粉等,既保证了营养供应,又避免了呛咳和误吸的风险。

进入恢复期后,患者的饮食应更加注重清淡、低盐、低脂,同时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油菜、苹果、香蕉等,既能补充纤维素,又能预防便秘。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是这一时期必须坚守的饮食原则。

三、生活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极易发生压疮和褥疮。因此,每2-3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头部剧烈晃动,加重出血。

脑出血患者常因痰液积聚、呕吐物反流等原因导致呼吸道堵塞。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或咳嗽无力的患者,可采用吸痰器辅助清理,同时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便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升高,应给予患者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并鼓励其多饮水,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帮助排便。

四、康复锻炼

在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的48-72小时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这一时期的锻炼以床上活动为主,如翻身、坐起、站立等,旨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用力或憋气。

进入恢复期后,康复训练应更加系统化和个性化。除了继续加强肢体功能的训练外,还应加入认知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属和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常因病情突变和漫长康复过程而情绪低落,家属和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耐心倾听并安慰患者,同时介绍病情及预后,帮助其树立积极心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谈论敏感话题,多分享正能量,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活动,可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

六、预防再发与并发症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再发的关键。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同时,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适宜水平。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并发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除了加强生活护理外,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体检和辅助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同时,注意患者的营养状态,防止营养不良或过度喂养导致的肥胖和代谢异常。

总结

脑出血后的护理之路,既漫长又艰辛。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用爱和耐心去陪伴患者,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战胜疾病,重拾生活的希望。记住,科学的护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料,更是心灵上的慰藉。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贡献一份力量!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