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通过外科手术将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使动脉的高压血流直接流入静脉,从而促进静脉扩张、壁厚增加、血流量增大,形成一个类似动脉的静脉血管。这种通路不仅安全可靠,还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保证透析的充分性和效果。因此,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同样重要,以确保其长期稳定使用。
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
1.自我检查
每天进行2-3次的自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患者需要观察内瘘部位是否有出血、淤血、结痂、红肿、发热或破损等情况。触摸内瘘,感知震颤的变化,注意两侧手臂是否一致,若一侧明显发胖,则可能存在回路阻塞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2.保护内瘘
带有动静脉内瘘的肢体应避免负重、受压和测血压。睡眠时也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内瘘侧肢体。穿刺后的针眼切记不要沾水,并避免用手抠针眼结痂处。日常活动如做饭、拖地、开车等不会对内瘘产生影响,但应注意保暖,寒冷天气时要特别小心。
3.适当锻炼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内瘘的成熟和功能稳定。可以进行握拳或握球锻炼,以及全身锻炼如散步和慢走。透析24小时后可进行热敷,必要时外涂喜辽妥软膏。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手臂皮肤微微发红发热为宜。
4.控制体重和饮食
在两次血液透析的间隙,患者应控制体重增长不超过体重的3%,或每天的体重增加不超过1公斤。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和血色素升高过快。饮食上应遵循高优质蛋白、高热量、低磷、低钾的原则,同时补充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5.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内瘘处的超声检查,每3-6个月一次,以评估内瘘的功能和形态。如果发现血栓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
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
感染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前后要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划伤或擦伤。手术后应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透析前后要对穿刺点进行消毒,使用无菌技术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如果发现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使用局部或全身抗生素治疗。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会导致内瘘功能下降或丧失。预防血栓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血压水平,避免过度降压或低血压;保持适当的水分平衡,避免过度脱水或水肿;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并适当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保持适当的血流量和压迫时间。如果发现血栓迹象,要及时就医,使用溶栓或抗凝药物治疗,或进行介入或手术清除血栓。
3.狭窄
狭窄是指血管的内径变小,导致血流量减少。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造瘘,给予足够的成熟期,使用合适的穿刺技术,定期检查内瘘的功能和形态。如果发现狭窄迹象,要及时就医,使用介入或手术扩张血管。
4.血管瘤和假性动脉瘤
反复穿刺同一部位、穿刺手法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瘤或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使用合适的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采用绳梯式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定期检查内瘘的功能和形态。如果发现异常扩张迹象,要及时就医,使用介入或手术切除异常结构。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面临长期的病痛折磨和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同时,向患者介绍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和保护至关重要。通过日常监测、保护内瘘、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和饮食、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血液透析患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动静脉内瘘生命线,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