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理 “支”持“心”的健康

科学护理 “支”持“心”的健康
作者:邓雨琴   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69

当急性心肌梗死来袭,一枚小小的心脏支架迅速撑开堵塞的冠脉,为生命打通了“通道”——这既是“支架”的机械支撑力,更是重启心健康的“支点”。但很多患者以为“血管通了就万事大吉”,却忽略了:支架带来的“通”只是起点,想要让这枚“支架”真正“支”护住心健康,关键全在术后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里。若护理不当,好不容易打通的血管可能再次“堵”住,让救命的“支点”变成健康隐患。

支架术后药物不可缺

支架术后的药物,是防止血管再次血栓、斑块加重的“防护盾”,错服、漏服都可能让“通道”再堵,核心细节要牢记:

双联抗血小板药(DAPT):至少12个月,绝不能擅自停,常用方案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比如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需严格按剂量吃满12个月(部分出血风险高者可能调整为6个月,但必须医生评估)。停药后支架内血栓风险会飙升10倍以上,可能引发再次心梗。同时要注意护胃:长期吃抗血小板药易伤胃黏膜,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比如泮托拉唑,避开会降低氯吡格雷疗效的奥美拉唑;每月观察是否有胃痛、反酸,必要时查胃镜。

基础病药物:不是“吃了就行”,要“达标”才有效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目标是把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若心率低于50次/分或出现头晕,要及时告知医生调量,别硬扛。

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不只是“降血脂”,更能稳定血管斑块,避免斑块破裂再堵血管。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不达标就调药。

降压/降糖药:血压要稳在<130/80mmHg,空腹血糖4.4-7.0mmol/L,每天测一次并记录,复诊时给医生看,方便调整方案。

术后运动要按循序渐进

分3个阶段动,强度看“心率+感觉”

术后1-4周(恢复期):只做低强度活动,比如缓慢散步、坐立交替,别爬楼梯、提重物。

术后1-3个月(适应期):慢慢加量到中等强度,比如快走、打太极。

术后3个月后(稳定期):可尝试慢跑、骑自行车,但绝对不能做剧烈运动。

出现3种情况,立刻停!运动中若有胸痛、胸闷、气短、头晕,马上停下休息;若10分钟还没缓解,赶紧打120;另外,饭后1小时别运动。

饮食如何护理?

饮食不是“少吃油盐”这么简单,要针对性避开“堵血管”的食物,多吃“护血管”的营养:

3类食物严格“限”,别给血管添负担

高盐食物:每天盐摄入<5g,咸菜、酱肉、薯片这些加工食品别碰,做饭用醋、香料代替盐。

高油高糖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炸鸡要少吃,蛋糕、奶茶这些甜食每天不超20g,可用苹果、蓝莓等水果当零食。

2类营养多补充,帮血管“稳”状态

优质蛋白:每天1个鸡蛋、1盒低脂牛奶、100g瘦肉。

膳食纤维:每天500g蔬菜(菠菜、西兰花)、200g水果,预防便秘。

早发现早处理

每天晨起测血压、脉搏(静躺5分钟再测);警惕出血信号:刷牙时看牙龈是否出血、洗澡时看皮肤有无瘀斑、排便后看大便是否发黑(柏油样)。

定期复查别偷懒,按时间查对项目

术后1个月: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做心电图,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术后3个月:加做心脏超声、冠脉CTA(查支架内是否通畅),评估恢复情况。

术后6-12个月:必要时做冠脉造影。

结语

心梗支架是救急的“生命支架”,更是守护心健康的“基础支点”——却需要靠术后护理让这个“支点”真正发挥作用。按时吃药是为了不让“通道”再堵,每一步护理,都是在为“支架”赋能,让它从“机械支撑”变成“心健康的守护者”。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