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患上带状疱疹,不仅要承受剧烈的神经痛,还要小心处理皮肤上的水疱。科学的治疗与护理不仅能加速愈合、预防感染,更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后遗症的风险。
科学治疗:抓住“黄金72小时”
一旦怀疑是带状疱疹,尽早就医(皮肤科或疼痛科)是关键!
带状疱疹的治疗包含:
抗病毒治疗:在皮疹出现后的72小时内,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急性期疼痛,并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镇痛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医生会使用不同等级的止痛药,早期充分镇痛至关重要。
局部护理: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外用止痒或抗病毒药膏。
切记:不要轻信民间“土方”,如用墨汁画圈等,这毫无科学依据,只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个人隔离:在水疱没有完全结痂前,患者具有传染性(仅对未得过水痘或未接种水痘疫苗的人会引发水痘),应避免与孕妇、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密切接触,且患者的衣物、毛巾应单独清洗消毒。
重中之重:出疹期皮肤护理
目标是保持清洁、干燥,预防继发细菌感染。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化学品直接搓洗水疱区域,原则上不主动弄破水疱,水疱壁对下方的皮肤有保护作用,如果水疱过大或张力过高,可由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针筒抽吸液体。绝对禁止用手搔抓或自行撕掉疱皮,这极易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和留下疤痕。建议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和刺激。
最大的威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指皮疹愈合后,原皮损区域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这种疼痛五花八门,可以是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的,轻轻触摸或风吹都可能诱发剧烈疼痛(称为“痛觉超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干扰睡眠、情绪和日常生活,导致焦虑、抑郁甚至社会隔离。年龄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年龄越大(尤其超过50岁),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越高,疼痛程度也更重。
核心关键: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目前国内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即使不幸发病,也能显著减轻症状并极大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
建议接种人群:
所有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无论是否记得得过水痘、是否曾发过带状疱疹。
年龄≥19岁且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慢阻肺等)的成年人。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管理压力,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重要的基础预防措施。
总而言之,带状疱疹不是简单的皮肤病,而是一种“神经-皮肤”的联合疾病。其疼痛剧烈,后遗症困扰大。我们应做到:
1.学会识别:警惕单侧、带状分布的疼痛和皮疹。
2.迅速行动:出现症状,立即就医,抓住72小时黄金治疗窗。
3.积极预防:50岁以上及高风险人群,主动接种疫苗是给自己最好的健康投资。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正确认识并远离带状疱疹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