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拖久了会怎样?腹股沟疝的治疗选择

疝气拖久了会怎样?腹股沟疝的治疗选择
作者:​卢小勇   单位:达州市大竹县石桥铺镇中心卫生院
2235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但绝非小问题。抱着“等等看”的心态拖延治疗,无异于在身体里埋下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一旦发生嵌顿绞窄,后果不堪设想。现代疝外科手术,尤其是无张力修补和腹腔镜技术,已非常成熟和安全,复发率低,恢复快。

一、 认识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是腹腔内的脏器(最常见的是小肠或大网膜)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它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成年男性中发病率尤其高。其发病是腹壁强度减弱、年龄增长组织退化、胶原代谢异常、手术切口和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怀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典型表现为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腹股沟区或阴囊出现可复性包块,平卧时常可消失。可能伴有局部坠胀感、牵拉感或钝痛。早期包块较小,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

二、拖延不治的疝气

(1)嵌顿风险激增,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当突出的肠管或网膜被疝环卡住,无法推回腹腔,即发生嵌顿。此时,包块会变得坚硬、疼痛剧烈、触痛明显,且无法回纳。嵌顿可能发生在一次突然用力、咳嗽或无明显诱因时。嵌顿发生率随病程延长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嵌顿风险比新发疝高出数倍。嵌顿若不及时解除,将迅速进展为绞窄。

(2)绞窄性疝与肠坏死。嵌顿若未及时解除,卡压的肠管血运受阻,肠壁因缺血缺氧发生水肿、淤血、出血,最终导致肠壁坏死、穿孔。此时,患者除了局部剧烈疼痛、包块红肿压痛外,会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全腹剧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板硬以及肠梗阻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感染性休克。肠坏死是疝气最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0%-26%。即使急诊手术挽救了生命,往往需要切除坏死的肠管,术后恢复漫长且复杂,还可能遗留肠粘连、短肠综合征等问题。

(3)疝囊与内容物病变。1、粘连。长期突出的疝内容物与疝囊内壁反复摩擦,形成致密粘连。这不仅使疝块难以完全回纳,增加嵌顿风险,还会在手术中增加分离难度,损伤邻近组织的风险升高。2、滑疝。部分后壁脏器构成疝囊壁的一部分,滑疝更容易发生嵌顿,手术中误伤肠管的风险也更大。巨大或长期的疝,肠管在疝囊内反复进出,可能导致肠壁增厚、水肿或局部纤维化,影响其正常功能。

三、腹股沟疝的治疗选择

(1)保守治疗。疝气带利用外部压力暂时阻止疝内容物突出,适用人群极其狭窄,仅适用于高龄、合并极其严重心肺疾病等无法耐受任何麻醉和手术风险的患者,且疝环口较小、疝内容物可完全回纳。缺点为无法根治,长期佩戴压迫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局部组织萎缩,压迫精索可能影响睾丸血供。一旦发生嵌顿,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治,佩戴不适影响生活,不推荐作为常规或长期治疗手段。处理诱因是指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控制腹水等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这对延缓疝的发展、减少嵌顿风险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手术修补缺损。

(2)手术治疗。现代疝外科手术技术成熟,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主要分为两大类。1、开放手术。在腹股沟区做切口,通常为5-8cm。其下又分两种术式:一是传统组织缝合修补,利用患者自身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关闭缺损,但因张力高、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复发率相对较高(约10-15%),目前已基本被取代。二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当前开放手术的金标准。它使用聚丙烯、聚酯等补片覆盖或填充腹壁缺损,补片作为“脚手架”,引导组织长入,形成坚固的疤痕组织加强腹壁,无需强行拉拢缝合,消除了张力。常用术式有平片法、网塞和平片法、普理灵疝装置法等。该术式复发率显著降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一般2-4周可恢复日常活动,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扩大了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患者。其缺点为存在异物植入相关风险(如极少数感染、排斥、慢性疼痛),且需一定费用购买补片。2、腹腔镜疝修补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壁几个小戳孔置入腹腔镜和器械进行操作。常用术式包括: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即进入腹腔,切开腹膜,在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覆盖肌耻骨孔,再缝合关闭腹膜;以及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即不进入腹腔,直接在腹膜前间隙建立操作空间放置补片。

综上,面对腹股沟疝,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是手术修补。治疗目标在于安全地将疝内容物还纳,修补腹壁缺损,恢复腹壁强度,防止复发,同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不适。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