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理角度看肺癌:到底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从病理角度看肺癌:到底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作者:​吴小勤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4255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根据全球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也同样面临肺癌高发的严峻形势。尽管医学科技不断进步,但肺癌的高致死率主要源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无疑成为了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肺癌的病理特点

肺癌根据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并且容易转移,通常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而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约80%,其中又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类型。病理学通过组织切片的显微镜检查,不仅可以确定癌症的类型,还能揭示肿瘤的分级、分期和生物学特征。

肺癌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等)及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吸烟被认为是肺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约85%的肺癌与吸烟相关。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肺癌细胞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EGFR、KRAS等,病理学家通过肿瘤组织的基因检测,能够进一步分析癌症的分子特征,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肺癌的早期筛查对于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研究表明,早期诊断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低于5%。因此,肺癌筛查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还能通过及时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建议长期吸烟史的50-80岁成人应定期接受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具有30年以上吸烟史的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吸烟或正在吸烟的人群。筛查能显著降低这些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

早期筛查方法

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肺癌早期筛查手段。与传统的胸部X光检查相比,LD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节,尤其适用于筛查早期肺癌。根据2011年发表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临床试验》(NLST)结果,低剂量螺旋CT能减少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推荐的首选筛查方法。

痰液细胞学检查和基因检测也是辅助手段。通过痰液检查,能够发现肿瘤细胞,为初步筛查提供线索。而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血液中肿瘤DNA(ctDNA)等标志物的检测,逐渐成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病理学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

病理学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对于筛查中发现的肺部结节,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组织活检确诊是否为恶性肿瘤。通过切除的组织样本,病理学家可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期。这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病理诊断中,肿瘤的分期非常重要,早期肺癌一般为局部病变,通过手术切除可以治愈,而晚期肺癌则通常伴随转移,治疗方案则更加复杂和多样。因此,病理学家在筛查过程中不仅提供癌症类型的诊断,还通过分期和分级帮助医生进行后续治疗的决策。

筛查的挑战与局限性

尽管肺癌筛查在早期发现肺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低剂量螺旋CT虽然能够发现早期肺癌,但筛查结果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假阳性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而假阴性则可能漏掉早期的肺癌。因此,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减少误诊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肺癌筛查的普及面临较大经济压力,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筛查设备的费用、维护和操作技术要求高,导致这些国家在普及筛查时存在困难。

未来的肺癌筛查方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筛查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基因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遗传信息和大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此外,液体活检技术也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可能成为肺癌筛查的常规方法。

结语

肺癌的早期筛查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等技术,结合病理学检查,可以在肺癌的早期阶段发现肿瘤,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机会。公众应重视肺癌的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将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5-07-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