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不仅依赖医疗手段,科学护理同样至关重要。从饮食调整到体位管理,每个细节都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以下从饮食管理和体位护理两大核心领域,解析重症胰腺炎护理的关键要点。
饮食管理:分阶段精准调控,减轻胰腺负担
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饮食需根据病情发展分阶段调整,核心原则是“减轻胰腺刺激,保障营养供给”。
急性期:严格禁食禁饮。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需完全禁食禁饮,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营养物质。此阶段胰腺处于高度炎症状态,任何食物摄入都会刺激胰液分泌,加重胰腺自我消化和周围组织损伤。禁食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平衡,避免因长期禁食导致低钾、低钠等并发症。
恢复期:从流质到低脂半流质的渐进过渡。当患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指标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开放饮食。
第一阶段:清流质饮食。以米汤、藕粉、稀粥水等低脂、低糖、无渣食物为主,每日5~6餐,单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此类食物易消化,既能提供基础能量,又不会刺激胰液分泌。
第二阶段:低脂半流质饮食。食用蒸蛋羹、嫩豆腐、去皮苹果泥等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此时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选择脂肪含量低于10%的食材,如鸡胸肉、龙利鱼等,每日蛋白质总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
第三阶段:低脂软食。病情稳定后,可食用软米饭、面条、清蒸鱼等食物,仍需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材,如动物内脏、肥肉、奶油等。需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可通过猕猴桃、橙汁等低酸度水果获取,但需去皮去籽以减少膳食纤维刺激。
长期管理:建立健康饮食模式
恢复期患者需终身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摄入。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模式,每日分5~6餐进食,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减少胰腺负担。此外,需定期监测血脂和血糖水平,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减重。
体位护理: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
正确的体位管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风险。
急性期:屈膝侧卧位减轻疼痛。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因胰腺水肿压迫腹膜后神经丛,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并向背部放射。此时应取屈膝侧卧位或弯腰前倾位,通过放松腹部肌肉降低疼痛敏感性。家属需在床边加装护栏,防止患者因疼痛翻滚坠床,同时通过聊天、播放轻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恢复期:半卧位促进引流。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可将床头抬高30°~45°,形成半卧位。此体位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促进胰周积液向腹腔引流,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长期体位管理:避免久坐久卧
恢复期患者需每日进行适度活动,如床边坐立、室内步行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肺功能恢复。但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因体位性低血压引发晕厥。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拍背助咳,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是一场“细节战”。从急性期的禁食禁饮到恢复期的科学饮食,从疼痛体位的调整到长期活动指导,每一个环节都需医护人员与家属协同配合。精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康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