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部护理不到位易出大问题

糖尿病足部护理不到位易出大问题
作者:覃淑珍   单位:上林县中医医院
299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更是糖尿病大国,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较为严重且常见的一种。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对足部护理重视不足,护理方法不当,最终引发严重后果。因此,了解糖尿病足的危害,掌握正确的日常足部照护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容小觑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足部出现溃疡、感染、坏疽等病变。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足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患者可能无法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甚至需要依赖轮椅出行,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和生活范围,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2.感染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免疫功能下降,足部一旦出现伤口,极易发生感染。而且感染往往难以控制,可能迅速扩散,引发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3.截肢风险高:如果糖尿病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不断恶化,最终可能导致足部组织坏死,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因足部问题导致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25倍。

日常足部照护要点

1.每日检查足部。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日检查足部的习惯,尤其是在睡前。检查时要仔细观察足部的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损、水泡、鸡眼等。可以用镜子辅助检查脚底和脚趾间的部位。如果发现足部有任何异常,如皮肤发红、肿胀、破溃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应控制在37~40℃之间,避免水温过高烫伤皮肤。洗脚前可以用手或肘部测试水温,也可以使用水温计。洗脚时不要用力搓洗,以免损伤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脚趾间要擦干,保持干燥。如果足部皮肤干燥,可以涂抹适量的润肤霜,但不要涂抹在脚趾间,以免引起潮湿,滋生细菌。

3.正确修剪趾甲。修剪趾甲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剪得过短或损伤皮肤。应将趾甲修剪成平直的形状,不要剪成圆形或尖形,以免趾甲嵌入肉中,引起甲沟炎。如果趾甲较硬,可以先用温水泡软后再修剪。

4.选择合适的鞋袜。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或过紧的鞋子。鞋子的材质应柔软,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新鞋在穿之前应先适应一段时间,每天穿1~2小时,逐渐增加穿着时间,以免磨伤脚部。袜子应选择棉质、吸汗性好的,每天更换,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不要穿有破洞或补丁的袜子,以免摩擦皮肤。

5.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5次。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足部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用双手轻轻按摩足底、足背和脚趾,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

6.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要坚持规律的运动,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日常照护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高度重视。通过每日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正确修剪趾甲、选择合适的鞋袜、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及控制血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了解这些知识,做好足部护理,远离糖尿病足的困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关注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