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帮你摆脱困扰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帮你摆脱困扰
作者:​黄晓莹   单位: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6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人群中的高发脊柱疾病,在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状态下,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均可能受到其侵扰。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现代医学虽有多种治疗手段,但不少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温和、长效的治疗方式,中医凭借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缓解甚至治愈的希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与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因退行性变或外力刺激等因素突出,压迫周围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其成因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外力损伤:长期负重、剧烈运动或错误姿势造成的急性损伤。

2.退行性变化:年龄增长导致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减弱,易发生突出。

3.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缺乏运动等。

临床表现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感到腰部剧烈疼痛,疼痛还可能向下肢放射,典型的如坐骨神经痛。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麻木、乏力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疗原则

在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中医认为,腰部疾病的发生与肾虚、气血不足、风湿寒邪的入侵密切相关。

1.肾虚为主:中医有“肾主骨”之说,肾虚会导致骨骼与椎间盘得不到充足的滋养,易引发退行性病变。

2.气血不足:腰部气血亏虚,会造成经络阻滞,无法为脊柱和椎间盘提供营养。

3.风湿寒邪入侵:外界寒湿之邪侵入体内,会使腰部肌肉僵硬,气血运行受阻,进一步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帮助脊柱恢复健康状态。

中医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且缓解效果显著。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活血化瘀、补肾强骨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证型,用药有所区别,如“独活寄生汤”适用于风湿寒邪引发的腰痛,“八珍汤”则适合气血不足的患者。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能从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实现标本兼治。中医师会依据“辨证施治”原则,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调整药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2.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与腧穴,疏通气血,缓解疼痛。治疗中常用“腰俞”“命门”“悬钟”等穴位,可有效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减轻神经压迫引发的疼痛。相关研究显示,针灸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尤其是坐骨神经痛方面,疗效显著。

3.推拿与按摩。中医推拿借助手法刺激腰部肌肉与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紧张状态。特别是在疾病急性期过后,推拿能有效助力腰椎功能恢复。不过,推拿手法需根据患者病情灵活调整,急性期应避免过度操作。

4.拔罐与刮痧。拔罐和刮痧主要通过负压和摩擦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腰痛,拔罐和刮痧这两种方法的缓解效果尤为明显。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尽管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突出,但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仍需西医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规避手术的侵入性风险。其中,中医在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疼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西医则可提供精准的诊断及必要的手术支持,二者相辅相成。

结语

随着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逐步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通过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患者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从根本上改善脊柱健康。现代医学与中医的融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开辟了更多可能。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调理,还是科学的治疗方案,中医都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温和而有效的治疗选择,助力患者摆脱病痛困扰,恢复健康生活。

2025-09-09
分享    收藏